
小时候看“哪吒闹海”的神( shén)话传说,完全不同于其他( tā)神话的意气风发,伤心难( nán)过之余更多的是恐惧惊( jīng)诧,李靖到底是怎样绝情( qíng)的父亲啊!何至于要逼到( dào)一个3岁的孩子“割肉还母( mǔ),剔骨还父”,刚烈自尽……虽然( rán)我承认“割肉还母,剔骨还( hái)父”这八个字冲击力够大( dà),戏剧性够强。
后来,哪吒的( de)故事被各种影视剧翻来( lái)覆去地讲过,一个耳熟能( néng)详的传说,大家总还是逃( táo)不过戏剧化,逃不过煽情( qíng),人们用这个神话故事来( lái)讲对父权的反抗,对大义( yì)的歌颂。可我总觉得不满( mǎn)足。哪吒的形象确实高大( dà)了,可李靖呢?在很长的时( shí)间里他在我心中都没有( yǒu)人性,不像一个父亲,只是( shì)一个可怕的“镇关总兵”符( fú)号。
可是愈成长你愈知道( dào):人生没有那么简单,人没( méi)有那么简单,不是非黑即( jí)白就说得清楚的,全黑全( quán)白都没那么容易,大家多( duō)多少少都带一点灰。

去看( kàn)《哪吒之魔童降世》前,我也( yě)是抱持着再看一遍耳熟( shú)能详的传说的想法,这段( duàn)神话难道还有什么大家( jiā)不清楚的地方吗?细枝末( mò)节都刻在《封神榜》上。
但因( yīn)为导演是饺子,他之前的( de)《打,打个大西瓜》完全颠覆( fù)了我对于国产动画的固( gù)有思维,治大国如打扑克( kè),一个16分钟的动画短片,却( què)处处是意料之外,但想想( xiǎng)又都情理之中。

《哪吒之魔( mó)童降世》第一处让我颠覆( fù)的是“魔丸”和“灵珠”那里,我( wǒ)一直以为哪吒这么个英( yīng)雄人物,必须根正苗红,怎( zěn)么着也不能真的着了坏( huài)人的道,肯定最后还是灵( líng)珠入体啊!不,我错了,李靖( jìng)夫人生下了魔丸……这是什( shén)么走向?
接着,哪吒长到一( yī)岁,虽然被乾坤圈震着,依( yī)旧有不符于年龄的神力( lì),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怕( pà)他。他被太乙真人用结界( jiè)日日困在家中,偶尔偷摸( mō)出来就闹得天翻地覆,鸡( jī)飞狗跳,人仰马翻……是个令( lìng)人人头痛的混世魔王。可( kě)后来我们知道了,人们对( duì)于哪吒的害怕更多是出( chū)于一种成见,是的,成见。因( yīn)为他是魔丸转世,于是就( jiù)顺理成章觉得他是妖怪( guài),顺理成章认为他会祸害( hài)四方,顺理成章觉得应该( gāi)人人得而诛之……哪怕他去( qù)捉妖了,也会被人们认为( wèi)是他在撒谎,他在祸害。

那( nà),一个孩子面对这样的成( chéng)见能怎么办呢?就是用自( zì)己所能的最原始的方法( fǎ)反抗,对每一个喊他“妖怪( guài)”的人饱以老拳。于是,更多( duō)的人喊他妖怪了……恶性循( xún)环。

那什么是良性循环呢( ne)?大概就是“踢毽子”。毽子是( shì)电影中一个重要的道具( jù),哪吒的妈妈陪他玩的游( yóu)戏,哪吒被困在高墙内唯( wéi)一放松的时刻就是母子( zi)一起踢毽子。后来回放哪( nǎ)吒的童年,他出门遇见一( yī)个小女孩,她年幼、单纯,还( hái)没来得及有成见这种东( dōng)西,于是主动邀请哪吒一( yī)起踢毽子。哪吒开心地笑( xiào)了。可惜,这个小女孩很快( kuài)被大人抱开了,“因为哪吒( zhā)是妖怪”。哪吒气愤地怒了( le)……哪吒和敖丙——他唯一的朋( péng)友,友谊的开始也是两个( gè)人一起踢毽子,那应该是( shì)电影中最动人的一段吧( ba)。就算被全世界误解、拒绝( jué)、抛弃,也还是有个人愿意( yì)相信你,能和你玩到一起( qǐ)。两个孤独的“妖怪”的相遇( yù)。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我看( kàn)来改编最成功的地方,就( jiù)是它居然用一个我们耳( ěr)熟能详的故事,讲述了成( chéng)见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de),讲出了新意。哪吒的传说( shuō)终于不再是讲对父权的( de)反抗。反抗几百年了,大家( jiā)也该看倦了。

一个耳熟能( néng)详的传说,还能如何讲述( shù)它?
如果单纯重复显然是( shì)没有新意的。我喜欢的作( zuò)家李碧华写的《青蛇》《潘金( jīn)莲之前世今生》都是讲的( de)大家熟悉的传说,但又讲( jiǎng)了一个新的故事。更可贵( guì)的是通过她的重新讲述( shù),我们厘清了传说中的人( rén)性。我们看《白蛇传》时只觉( jué)得白娘子高大深情,许仙( xiān)在她的衬托下显得庸碌( lù)无用,这样的男人到底哪( nǎ)里吸引她?看了《青蛇》我们( men)知道了,白蛇渴望做人,许( xǔ)仙则有人一切的优缺点( diǎn)。从他的角度,亲眼见到妻( qī)子从美人变成巨蟒,爱情( qíng)归爱情,恐惧也是真的恐( kǒng)惧,不得不怯懦。

看了《哪吒( zhā)之魔童降世》我们知道了( le)“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 dà)山”,难以推翻。里面的每个( gè)人都深受成见之苦,别说( shuō)哪吒了,就算是反派申公( gōng)豹,他之所以要反,是因为( wèi)他能力再高也得不到师( shī)父元始天尊的重用,“只因( yīn)为我是一只豹子”。
还有龙( lóng)王,他要反也是因为即便( biàn)帮助天帝夺得这天下,结( jié)果到底还是海底妖兽,于( yú)是天帝对他有成见,妖兽( shòu)就是妖兽,上不了天庭,被( bèi)安排镇守龙宫。说是镇守( shǒu),其实就是永久的囚禁。龙( lóng)宫,也是死牢。

“人心中的成( chéng)见是一座大山”,神仙都难( nán)搬动。回想我在看《哪吒之( zhī)魔童降世》电影前,先看了( le)这部动画的哪吒形象,当( dāng)时也一时不能接受,因为( wèi)和我们印象中的哪吒,和( hé)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神( shén)仙形象差别太大了。后来( lái)我知道了,这,其实也是一( yī)种成见(如果有人和我一( yī)样有这样的成见,且还因( yīn)此错过了这部动画,没能( néng)领略创作者的用意,更没( méi)能因此摒除成见……真的就( jiù)太可惜了。幸好我没有。)

而( ér)魔童哪吒的可贵之处正( zhèng)是打破了这种成见。
如果( guǒ)一部动画片只是正邪大( dà)战,打打杀杀,特效做得再( zài)好,我可能看的时候觉得( dé)炫目,之后并不会留下什( shén)么深刻印象。但显然,魔童( tóng)哪吒会在你心里留下一( yī)个印记,就像他在敖丙心( xīn)中留下的一样。凭什么敖( áo)丙的出身就注定要成为( wèi)一枚复仇的棋子?凭什么( me)他的龙角就一定会因世( shì)俗的成见而被群嘲为妖( yāo)精?他就必须要做一个妖( yāo)精?哪吒说:“我命由己不由( yóu)天!”当所谓的命运降临,有( yǒu)人屈服于成见,有人偏不( bù),而努力抗争的人就是英( yīng)雄。

因为说到底,我们都应( yīng)该透过“妖精”“反派”“镇关总( zǒng)兵”“龙王三太子”“魔丸”“灵珠( zhū)”“小鲜肉”“流量”……这些标签化( huà)的成见,去看到一个个活( huó)生生的人,看到人,才对。

后( hòu)来,李碧华的《青蛇》被田沁( qìn)鑫又搬上舞台,田沁鑫再( zài)次的改编重新书写了法( fǎ)海这个角色,他不再是那( nà)个一出场就钻牛角尖地( dì)疯狂捉妖、非要拆散白蛇( shé)和许仙的不近人情的和( hé)尚,而是一心修行,心怀慈( cí)悲,处处放人一条生路的( de)僧人。他是人。当白蛇青蛇( shé)来金山寺索要许仙,以往( wǎng)的《白蛇传》中都是法海不( bù)放许仙走,生生拆散一对( duì)情侣,逼得两条蛇水漫金( jīn)山,生灵涂炭。在田沁鑫的( de)舞台上,法海主动让许仙( xiān)出寺跟白蛇见面,是许仙( xiān)的怯懦与惧怕让他不肯( kěn)跟白蛇走……这里的法海,终( zhōng)于从一个符号,被改编成( chéng)人。而这,正是我觉得的好( hǎo)的改编。

《哪吒之魔童降世( shì)》中哪吒后来才知道,父亲( qīn)李靖送他去太乙真人处( chù)学习修行,并非想困住他( tā),怕他在人间作恶。而是希( xī)望他掌握更多本领,以后( hòu)在人间好好活着。因为作( zuò)为父亲的李靖早已经拿( ná)好替死符,决定在老天要( yào)灭魔丸时,以身相替,替自( zì)己的儿子哪吒去死。这不( bù)是洗白,这是还原李靖一( yī)个父亲的人性,还原李靖( jìng)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 gè)父亲,是一个人。

终于这一( yī)次,哪吒不必“割肉还母,剔( tī)骨还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