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能喜欢或者看懂《人生若如初见》这部剧的人,不单是审美的因素影响,更是认知的差异决定的。这关乎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我在某些平台上看到不少人选择回避甚至谩骂这个时代,用一种上帝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由果导因,所有的好坏都是必然的。那我只能说这恰恰说明了你是西方文明的思考方式。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一直相信存在一个外在于主观的客观世界,也就是理性世界(或者叫伊甸园/乌托邦),一个永恒静止的,美丽的世界。这是一种静态看世界的视角。而我们汉民族的思考方式是寻找变化的确定性,讲得通俗一点是把事物加入时间的因素来考虑,阴阳理论就是这种动态看世界的底层逻辑。
2.从我今天看到第10集的体验来说,我不担心这部剧的收视率,因为我从这部剧的内核,以及讲故事的视角,还有导演和编剧是一种动态看世界的角度,以一种更客观,更为人性底层的逻辑来讲故事,美学方面就不谈了,一个短短几分钟卖画的场面,都可以找名家亲自作画,我还要再铺垫什么呢?这样的一部剧不是经典还能是什么?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精炼的评价“隔世好”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在想这样的精工细作不正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吗?经典的作品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会一直影响着影响着...
3.这部历史正剧对现实的意义强的可怕,因为整部剧讲的就是1900年以后,在这个混沌混乱的时代里,充斥着各种思潮的碰撞,一言堂是不会有变化也不会有进步的,新思想,新思路就是通过碰撞诞生的。所以探索这个思想觉醒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包括中西思想的碰撞,中国内部新与旧的碰撞等等,其实那个时候很多国人都自我怀疑了,还有的一面倒说要不干脆向所谓的更高的西方文明学习,可是结果呢,最后我们中国人是靠自己一方面向外探索,一方面自我反思生生的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强国之路。所以对于当代的很多年轻人来说,首先如何多维度的看待自己的民族历史,看懂我们民族的内核,才有可能更好的理解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