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1965年是鲍伯·迪伦从不插电( diàn)向插电转变的时期,对于( yú)美国民歌和摇滚乐来说( shuō)都是一个历史时刻,因此( cǐ)它被反复书写,先后有马( mǎ)丁·斯科塞斯的《没有方向( xiàng)的家》和《镜子的另一面》纪( jì)录片来回忆加反刍。本片( piàn)没有死磕迪伦年表,甚至( zhì)拒绝了传记片的形制,而( ér)是放大人物关系,突出和( hé)加强戏剧弧线,通过围绕( rào)迪伦身边的伯乐、同行、情( qíng)人及对手的态度来反映( yìng)他,基本上是一部用反应( yīng)镜头构成的电影。
电影没( méi)有回避初出茅庐的迪伦( lún)在诚实和忠诚上所犯的( de)错误,初出茅庐的他的一( yī)切几乎都是借来或虚构( gòu)的,包括他的名字,在明尼( ní)苏达的时候他叫罗伯特( tè)·齐默尔曼。他是个天才,天( tiān)赋、野心和自律一样不少( shǎo),还有纳博科夫所说的“精( jīng)彩的虚伪”。乖巧的甜茶出( chū)演纽约初哥迪伦,在年龄( líng)与对固有作品类型的逆( nì)反上与迪伦构成互文,有( yǒu)点含糊这部电影的目标( biāo)受众是谁,是鲍伯·迪伦的( de)乐迷还是根本不知道鲍( bào)伯·迪伦是谁的甜茶影迷( mí)?
爱德华·诺顿扮演了与迪( dí)伦性格迥异的正直的民( mín)谣纯粹主义者皮特·西格( gé),值得一镜一镜品味的表( biǎo)演,低调内敛,湿润如玉,却( què)能在一众720p的群星中,独放( fàng)1080P的光彩。
对于19岁的楞头青( qīng)独闯纽约,且能在三五年( nián)内一飞冲天的奇迹编年( nián)史,电影表现得很稀薄,剧( jù)情也只有鲍伯与琼·贝兹( zī)和苏西·罗托洛的三角恋( liàn)硬撑。但却是一部货真价( jià)实的音乐电影,演唱会占( zhàn)了电影的绝大篇幅,而且( qiě)没有对嘴,全部都是演员( yuán)的真唱!甜茶花4年时间学( xué)习了吉他、口琴,在电影中( zhōng)演唱了40首迪伦歌曲,这是( shì)本片最大的福利,在弱剧( jù)情的电影里听音乐自己( jǐ)诉说,观众得以从这位凭( píng)歌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jiǎng)的作家的作品中去了解( jiě)迪伦的本质。无论怎样,1961年( nián)无名的小镇文青迪伦漂( piāo)到纽约,永远地改变了音( yīn)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