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 qún)岛
今天来聊一聊Netflix刚上的( de)新片。

导演罗素兄弟几乎( hū)已成为漫威电影的代名( míng)词。《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 méng)》等作品不仅取得了惊人( rén)的票房成绩,也让无数影( yǐng)迷为之热泪盈眶。
回想2019年( nián)被同学请客观看《复仇者( zhě)联盟4》的场景,看到钢铁侠( xiá)的那句爱你3000,全场都是抽( chōu)泣声,唯我一人在状况外( wài),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 yī)部漫威电影。
或许是因为( wèi)接触得太晚,后续补看系( xì)列前作时,再难与整个漫( màn)威宇宙建立深刻的情感( gǎn)共鸣。《电幻国度》虽未打着( zhe)漫威的旗号,却在叙事、视( shì)觉风格和角色塑造上散( sàn)发着熟悉的漫威气息,仿( fǎng)佛是一部隐藏在科幻包( bāo)装下的非官方超级英雄( xióng)电影。

影片改编自2018年西蒙( méng)·斯塔伦哈格(Simon Stålenhag)的同名插画( huà)小说,原作呈现了一种低( dī)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反乌( wū)托邦氛围。故事围绕一名( míng)年轻女子和沉默的机器( qì)人穿越美国这片满目疮( chuāng)痍的土地,沿途遍布废弃( qì)的战舰与无人机。在这一( yī)架空历史中,机器在20世纪( jì)迅速获得意识,并发动对( duì)人类的战争,最终人类勉( miǎn)强获胜。
进入平行的90年代( dài),极端资本主义与虚拟现( xiàn)实彻底摧毁了人与人之( zhī)间的社交纽带。人们沉迷( mí)于类似VR一样的神经投影( yǐng)器,能够接入虚拟世界,肉( ròu)身会陷入半植物人状态( tài),对现实失去感知。原作充( chōng)满强烈的丧失感,这种丧( sàng)失感根植于人类对“繁华( huá)末日”的哀悼。

罗素兄弟原( yuán)本可以借助这一题材,对( duì)人类过度依赖科技的现( xiàn)象进行反思,让影片朝着( zhe)《机器人总动员》式的主题( tí)发展,即 文明的极致繁荣( róng)最终走向毁灭 。另一种可( kě)能的改编路径是从暴力( lì)的角度切入,探讨佩戴神( shén)经投射器进行战斗的过( guò)程中,角色如何逐渐沉溺( nì)于类似电子游戏的快感( gǎn),最终 对暴力失去现实感( gǎn)知 ,从而造成更大的灾难( nán)。

但他们还是选择最终回( huí)归到传统的商业叙事模( mó)式,与《复仇者联盟》如出一( yī)辙,采用了典型的超级英( yīng)雄公式,将科技反思降至( zhì)最低,取而代之的是“邪恶( è)企业阴谋论”,这一切都是( shì)幕后资本家为维持所谓( wèi)的“和平”而策划了一场大( dà)规模的牺牲。
这个逻辑几( jǐ)乎就是灭霸2.0,反乌托邦的( de)精神内核最终沦为单纯( chún)的动作冒险,核心情感仍( réng)旧围绕着最传统的亲情( qíng)与友情展开,所有危机都( dōu)能靠几句激励人心的台( tái)词化解,在嘻嘻哈哈之中( zhōng),又一场毁灭世界的计划( huà)被英勇无畏的主角所制( zhì)止。
如今的爆米花电影在( zài)营造“温暖”氛围的方式上( shàng),似乎与国内的“温暖现实( shí)主义”电影并无太大区别( bié)。所谓温暖现实主义,往往( wǎng)在呈现社会问题时,选择( zé)回避真正的困境,以一种( zhǒng)理想化、过度美化的方式( shì)提供解决方案,使问题的( de)棱角被温情所消解。
类似( shì)的模式在这部电影当中( zhōng)同样可见,表面上展现人( rén)类沉溺于神经投射器,但( dàn)故事的进展与这个社会( huì)现象没有任何关联性,结( jié)局又突然地回到这个问( wèn)题,且往往伴随着某种口( kǒu)号式的价值宣扬,例如鼓( gǔ)励观众“回归现实”“拥抱社( shè)会”“珍惜真实的生活”。
这种( zhǒng)理想化结局和看似充满( mǎn)“营养”的价值观,实际上是( shì)某种空洞的安慰剂,既缺( quē)乏对现实的真正剖析,也( yě)未能提供任何可行的反( fǎn)思路径。 试想一下,如果哪( nǎ)天有个人勇闯网络中心( xīn)把全世界的网络都给断( duàn)了,让你不能再打游戏,不( bù)能再刷小红书,你还会把( bǎ)这个人说的话当成谆谆( zhūn)教诲铭记于心吗?

从设定( dìng)来看,整个故事也存在诸( zhū)多不合理之处。随便举个( gè)例子。既然角色们生活在( zài)一个神经投射器主导的( de)世界,虚拟现实与机器人( rén)替身并存,为什么学生仍( réng)需线下上课?而更令人费( fèi)解的是,既然是线下课程( chéng),教师为何还要强制学生( shēng)佩戴神经投射器?这不是( shì)在没事找事,画蛇添足吗( ma)?

台词设计同样存在问题( tí),明明是个声控灯,还要大( dà)喊一声Clap on再拍手,生怕观众( zhòng)看不懂拍手与亮灯之间( jiān)有直接关系。当女主角在( zài)车后座找到快递,她竟然( rán)需要将快递上的信息完( wán)整地念出来,这种处理方( fāng)式更像是为了观众服务( wù),给观众喂信息,而非符合( hé)角色在现实中的行为逻( luó)辑。

影片的情节推进几乎( hū)完全依赖巧合,缺乏铺垫( diàn)和必要的逻辑链条。女主( zhǔ)角偶然间打开养父的后( hòu)备箱,发现快递,而这个快( kuài)递上的地址恰好成为她( tā)的下一步行动目标;在荒( huāng)野逃亡时,恰巧遇到隔离( lí)区的机器人,而这个机器( qì)人又恰好带他们进入隔( gé)离区;在隔离区陷入困境( jìng)时,又正好碰上送信的小( xiǎo)机器人,而这封信又恰好( hǎo)成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 dòng)驱动力。
所有的情节推进( jìn)都像是天降神兵,让观众( zhòng)在缺乏情感投入的情况( kuàng)下,被剧情机械地带往下( xià)一个场景。
不过这也是罗( luó)素兄弟的强悍之处之一( yī),他们所营造的压迫感会( huì)让观众暂时放弃思考,而( ér)去忽略内里的逻辑问题( tí)。简而言之, 他们不擅长修( xiū)补逻辑,却很会隐藏逻辑( jí)。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视觉( jué)效果、动作设计以及节奏( zòu)控制都符合商业大片的( de)标准,某些细节处理也颇( pǒ)具讽刺意味,比如台词中( zhōng)提及“花生先生与克林顿( dùn)总统签署投降协议”,展现( xiàn)了一种另类的历史解构( gòu)。但相较于已有的电影,完( wán)全没有任何突破,难以找( zhǎo)到真正值得称道的亮点( diǎn)。

这不禁让人思考,电影的( de)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单纯( chún)提供视听娱乐,还是应当( dāng)在美学或思想层面有所( suǒ)启发?罗素兄弟的作品在( zài)工业体系的精密运作下( xià),成功制造出一部“没有缺( quē)陷”的电影,却也因此失去( qù)了个性与深度。
这样的电( diàn)影让观众沉浸于标准化( huà)的视觉快感之中,逐渐误( wù)以为这就是电影的全部( bù),而那些真正能够触及现( xiàn)实、深刻描绘世界的作品( pǐn),反而在主流市场中变得( dé)可有可无。这种娱乐至上( shàng)的消费模式如果持续扩( kuò)张,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 de)事情。
长此以往,电影世界( jiè)将充斥着越来越多绚丽( lì)而空洞的作品,观众将被( bèi)这些包装精致、却缺乏深( shēn)度的故事所麻痹。 我们会( huì)越来越容易被表面上的( de)情感宣泄和心灵鸡汤打( dǎ)动,却再难看到那些真正( zhèng)能够直击人心、引发思考( kǎo)的影像。对于电影而言,最( zuì)可怕的并非失败,而是成( chéng)功得太过安全,以至于让( ràng)人遗忘了它本应具有的( de)探索精神与艺术价值。

个( gè)人评分: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