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78篇原创影评,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有大量剧透,建议观赏影片后阅读,综合评分5.0分。
和陈凯歌的《搜索》、忻钰坤的《热搜》类似,本片也是讲一个网络暴力的故事,不同于陈凯歌落位于“爱情”,忻钰坤刻画反派,陈思诚这次讲的是媒体人与网络舆情的特殊关系,媒体人既依赖于时事热点,热衷于引领一波又一波的节奏,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带节奏”的风险,一着不慎就会被反噬,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但即便如此,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依然有许多媒体,前赴后继地扑向每一个热点,试图成为热点之上的“弄潮儿”。

其实这个选材没什么问题,媒体和自媒体吃人血馒头也确实是这个社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广大吃光群众也在一次次的舆情反转中逐渐领悟了吃瓜真谛——让子弹飞一会,其实是被各种所谓真相的知情者、曝光者骗怕了,不得已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时代,热点事件的舆论场,几乎无可避免的成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

选材没问题,立意也没问题,可到了故事开展和人物塑造上,却是漏洞百出。首先是黄轩饰演的警察,除了一开始在现场,中间见缝插针出现的几次,全在小吃摊上,最后整个塔吊上有监控,纯粹机械降神,根本就是懒得去铺陈一条调查真相的线,也让警察彻底沦为工具人,作用只有一个——在即将剧情高潮之际,宣布找到了现场视频。

再就是对静静(杨恩又饰演)和李悦(李雨锶饰演)的铺垫完全不够,尤其是静静,作为一切事件的起因,只有最后这么一段vcr去塑造这个人物,而且对她自杀的原因完全没有任何解释,到底是因为治疗太久对家庭造成巨大负担,还是自己忍受不了病痛,还是因为觉得母亲又怀孕了不想再成为家庭的累赘,完全没解释,也没做相应的铺垫,治了两年了,怎么就毫无征兆地想去跳楼,而且刚要跳楼,就被护士李悦发现,酿成最终的惨剧,静静之前并没有试图自杀,李悦又是怎么知道静静一不见就是要去跳楼自杀呢,本片处处透着这种感觉,人物动机不需要解释,只需要人物在特定时间干特定的事就行了,这比工具人还工具人。

尤茜(梅婷饰演)这个人物塑造也是一样,就算因为她的举报,李悦失去了工作,可李悦在开水间的对话,能明显看出李悦对静静并没有任何恨意,仅凭李悦一句和静静一起去死的气话,在跳楼事件刚发生时,尤茜就一口咬死李悦是凶手,是她把静静推下去的,明显也有问题,至少在尤茜并非坏人的设定下,她这个一口咬死对方猛泼脏水的行为,和她的人设也不相符吧,而且尤茜自杀未遂,李悦可是因静静而死,最后好歹尤茜得给对方母亲道个歉吧,毕竟她也是引导网友网暴李悦的重要一份子,当然,连自杀都不解释清楚,这种剧情铺垫也是不可能的。

剧情在后半段的走向几乎是崩坏的,晨晨(李庚希饰演)是“试药人”案线人女儿也是没有任何铺垫的,最多能看出晨晨之前有点不对劲,小姑娘有点野心,叶攀(张小斐饰演)献祭自己拯救尤茜,观众把书本水瓶投向叶攀那里,刚看的时候总感觉怪怪的,后来一琢磨反过味来了,陈思诚最后分明是把矛头指向了观众,包括那个什么道爷打破第四面墙的操作,指责观众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会在网络上发泄情绪。

可始作俑者不是那些所谓媒体、自媒体、网络大V、KOL吗,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或媒体,为了流量,去引导舆论,煽动网暴,当造谣, 诬陷没有任何法律后果的时候,这个时代的舆论场将是非常可悲的,当那些流量的寄生虫不被加以任何节制时,吃人血馒头的事只会一次次上演,你不敢骂监管的缺失,立法的滞后,却骂信息获取最少的吃瓜群众是乌合之众,于是变成关注是一种原罪,观众是天生蠢货, 又要吃流量赚钱,又要骂流量都是一帮傻子,吃完饭不忘砸锅,属实是倒反天罡,观众掏着钱挨骂,你不扑街谁扑街?
这一次,陈思诚的脑袋不大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