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 nián)Pi的三个故事

在谈论少年Pi这部电影之( zhī)前,需要预设若干个前提( tí)。这些前提就像是数学里( lǐ)的那几条公理,一切演绎( yì),一切推理皆由此而来。如( rú)果我们不能在起点达成( chéng)共识,那么只会分道扬镳( biāo),越行越远。

第一。少年Pi的小( xiǎo)说属于扬马特尔,少年Pi的( de)电影属于李安。李安的电( diàn)影基于原著,但又不尽相( xiāng)同。他保留了故事框架,进( jìn)行了改动增删,使之混杂( zá)入了李氏基因,从而变成( chéng)另外一样东西。因此,我在( zài)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会彻( chè)底抛开原著的干扰——不涉( shè)及原著情节,不涉及原作( zuò)者用意,不比较两版之间( jiān)的差异,总之就当是我们( men)从来不知道这部电影还( hái)有原著——只专注于导演在( zài)银幕上给我们摆出来的( de)东西。

第二。成年Pi的演员伊( yī)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 shí)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 kàn)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 shì),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 yù),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 duō)层次。”换句话说,这是一个( gè)寓言性质的故事,里面的( de)隐喻表现手法克制而简( jiǎn)洁,彼此的映射关系十分( fēn)明显。李安就是通过这种( zhǒng)方式,赋予了扬马特尔的( de)故事框架一个“李安”灵魂( hún)。我们只有承认李安在这( zhè)些细节上的处理是刻意( yì)的,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 shè)计,每句台词都有它的功( gōng)能和指向,才能拼凑出他( tā)试图表达的意义。否认了( le)这一点,就成了聆听云天( tiān)明童话的三体人,听到的( de)只是一个纯净、美好的故( gù)事。

第三。我一向认为,影评( píng)是一件主观的工作,每个( gè)人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观( guān)感,他们都没错,所谓的仁( rén)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不( bù)存在客观影评这种东西( xī),自然也就不存在对错。对( duì)写影评的人来说,他唯一( yī)的责任,就是承认他的评( píng)价只是个人体验,不是妄( wàng)议别人对错的客观真理( lǐ)。所以这篇东西,只是我个( gè)人的一些想法,它不涉及( jí)微言大义,不谈主题外延( yán),只就电影本身的线索做( zuò)一些分析。或许对,或许错( cuò),或许过度解读,或许牵强( qiáng)附会。如果得到大家的认( rèn)同,我深感荣幸;如果你的( de)意见与我大相径庭,那说( shuō)明这部电影存在多重解( jiě)读,更显出它的神秘魅力( lì)。

闲话少说,让我们从那次( cì)晚餐说起。

电影一开始,同( tóng)时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 jiào)和伊斯兰教的Pi和他的父( fù)亲母亲在晚餐时进行了( le)一次谈话。这次谈话非常( cháng)重要,它是整个电影主题( tí)的第一次预演。

少年Pi的父( fù)亲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 sān)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 méi)信。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 xiāng)信理性,相信科学……我宁可( kě)你经过深思熟虑否认我( wǒ),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 mù)接受。”(凭记忆写出,只是复( fù)述其大意,以下同。)

而母亲( qīn)则说:“科学解决外在的问( wèn)题,而不是内在的。”实际上( shàng)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所( suǒ)发挥的作用不同,前者解( jiě)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 xīn)灵问题——要注意,母亲这句( jù)话,实际上成为了Pi后来一( yī)切行动的心理渊薮。

电影( yǐng)里提及了两人的背景:父( fù)亲被现代医学救了一条( tiáo)性命,所以他相信科学,代( dài)表着理性;母亲倾向于宗( zōng)教,代表着信仰。电影里还( hái)特意强调,母亲舍弃家庭( tíng)跟随父亲,信仰是她与过( guò)去唯一的联系。

父亲和母( mǔ)亲的说法不同,少年Pi面临( lín)着抉择。要理性还是要信( xìn)仰,这是一个精神领域的( de)经典困境,少年Pi最终做出( chū)的选择是:“我决定去受洗( xǐ)。”也就是说,他选择了后者( zhě),也就意味着他认同了母( mǔ)亲的话,

但信仰需要的是( shì)虔诚,Pi并非一个虔诚者,他( tā)是个泛神论者。成年Pi的一( yī)番论述表明,他需要的是( shì)一种超自然的、至高无上( shàng)的力量作为信仰依靠。至( zhì)于无论是上帝、安拉还是( shì)毗湿奴,并不重要。可以这( zhè)么说,他的意识里,信仰的( de)是信仰本身,而不是某种( zhǒng)特定的神明。

对虔诚者,他( tā)选择信仰是去解决问题( tí)。而Pi这样的人,他选择信仰( yǎng),只是为了逃避问题。信仰( yǎng)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具体( tǐ)膜拜的对象,而是一个寄( jì)托,一个可以逃遁的空间( jiān)。

这就是为什么,Pi要讲两个( gè)故事。

两个故事的真假一( yī)直存在争论。可在我看来( lái),第一个故事毋庸置疑是( shì)编造出来的。李安很狡猾( huá),他从不公开谈论故事的( de)真假,他知道保持一部电( diàn)影的魅力就是让观众无( wú)限地争论下去。可他在电( diàn)影里的安排,却表明了自( zì)己内心的态度。

一个幻想( xiǎng)故事,可以天马行空无所( suǒ)顾忌;但一个真实发生的( de)故事,必须符合现实。第一( yī)个故事里有食人岛,这是( shì)一座深海中的热带密林( lín),中间生存着无数沙漠中( zhōng)才有的狐獴。沙漠和大海( hǎi),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 yì)象。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 shí)的,那么李安为什么不设( shè)置一个长满棕榈树爬满( mǎn)老鼠的正常海岛,使之看( kàn)起来更加合理呢?可李安( ān)非但没这么做,反而煞费( fèi)苦心地挑选了距离合理( lǐ)性最远的沙漠狐獴,这是( shì)刻意放大不合理,以此来( lái)暗示第一个故事的虚幻( huàn)性,告诉所有观众,这只是( shì)幻觉,这只是想象。我们都( dōu)希望第一个是真实,但没( méi)法说第一个就是真实的( de)。

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开玩( wán)笑。比如我调侃一个姑娘( niáng)说:“你真漂亮我特喜欢你( nǐ)。”这句话有可能会被当成( chéng)玩笑,也有可能会被当真( zhēn)。为了避免被当真的风险( xiǎn),我会故意夸大这句话“你( nǐ)比林志玲还漂亮我天天( tiān)想着你连肉都不愿意吃( chī)了。”不合理的部分被无限( xiàn)放大,听的人自然明白这( zhè)只是个玩笑。

所以,第一个( gè)故事是Pi所幻想出来的,第( d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是理( lǐ)性的。可Pi无法解决第二个( gè)残酷故事给自己内心带( dài)来的煎熬,他只能逃遁到( dào)第一个故事里去,把周围( wéi)的遇难者幻化为各种动( dòng)物,才能让自己平静——正如( rú)母亲晚餐时所说,理性解( jiě)决外在的,信仰解决内在( zài)的。他那一句“我决定去受( shòu)洗”,实际上就是自己决定( dìng)逃遁的预言。

李安在这部( bù)电影里,有两种方式来引( yǐn)导观众巧妙地觉察到隐( yǐn)喻存在。一是预演。每一次( cì)大的行动之前,都会有一( yī)次小的行动作为预演;二( èr)是让本体和喻体反复出( chū)现,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 lián),然后通过构建喻体之间( jiān)的关系,来揭示本体的命( mìng)运。

晚餐谈话,无疑就是Pi讲( jiǎng)述两个故事的动机预演( yǎn);而基督教牧师对Pi说的那( nà)句:“you must be thirsty。”和父亲说“从它眼中反( fǎn)映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投( tóu)影”,则是李安在不断在我( wǒ)们脑海里建立起Pi和老虎( hǔ)之间的本喻关系。

有人说( shuō)老虎代表了恐惧,我觉得( dé)应该更进一步,代表的是( shì)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个故( gù)事里,Pi把自己一分为二,自( zì)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 lǎo)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 shǐ)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 dì)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 zì)己最粗粝的欲望。

换句话( huà)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 yǔ)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 yǔ)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 tóu)影。Pi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 shí),只得一分为二,变成人与( yǔ)虎的奇幻漂流。这在许多( duō)影评里都有提及。

可是,不( bù)要忘了,我们否定第一个( gè)故事真实性,理由是它存( cún)在着不合理,而且李安保( bǎo)留了“不合理”的标签,以此( cǐ)提醒观众故事的虚幻。

但( dàn)第二个故事,就真的合乎( hū)情理了么?

回想一下第二( èr)个故事的过程:Pi、母亲、水手( shǒu)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 shǒu)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 qí)吃掉。然后Pi不小心放跑了( le)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 mǔ)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 suǒ)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 rēng)进大海喂鲨鱼。Pi出于愤怒( nù)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 zài)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 hé)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 mǔ)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 bān)马,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 měi)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 xìng)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 tóng),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 pò)绽。

第一个破绽,是香蕉。

当( dāng)Pi讲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 hòu),说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 jiāo)而来。保险调查员立刻指( zhǐ)出,香蕉不会漂浮。当Pi讲述( shù)第二个故事时,对这个细( xì)节居然没有修改,仍旧坚( jiān)持说妈妈坐着漂浮的香( xiāng)蕉前来。

香蕉在现实里能( néng)否漂浮,并不重要。在电影( yǐng)的世界里,保险调查员指( zhǐ)出香蕉不能漂浮,这代表( biǎo)了一种常识,它的功能是( shì)用来牵出Pi讲的故事里反( fǎn)常识的地方,内在逻辑是( shì)自洽的。

第二个破绽,是妈( mā)妈的死。

厨师是一个对食( shí)物很执着的人,他会吃老( lǎo)鼠,会把水手杀掉用肉做( zuò)鱼饵。对他来说,每一块肉( ròu)都是极其宝贵的。可是妈( mā)妈死后,厨子没吃掉她,扔( rēng)到了海里喂了鲨鱼——这是( shì)一种浪费,尤其是厨师已( yǐ)经吃过了水手,对他来说( shuō),最大的心理障碍已经消( xiāo)除,没理由会做这种浪费( fèi)行为。

第二个故事本身已( yǐ)经非常圆满,却多了这两( liǎng)个颇为醒目的蛇足。实际( jì)上,它们也是刻意被保留( liú)下来的标签,用来提醒观( guān)众——第二个故事也并非真( zhēn)实——至少隐瞒了一部分真( zhēn)实。

这两个破绽,都与母亲( qīn)有关。毫无疑问,第二个故( gù)事隐瞒的真实,就是母亲( qīn)的下落,

前面我说过了,李( lǐ)安喜欢用各种比喻反复( fù)强化本喻关系。少年Pi和老( lǎo)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对( duì),但还有一对本喻很容易( yì)被忽略。

母亲与莲花。

莲花( huā)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 cháng)密切,在此之前已经有两( liǎng)次显著暗示。一次是在开( kāi)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 bǐ)画莲花给Pi和拉维看。一次( cì)是电影中段,Pi俯瞰海底,先( xiān)是鱼形成莲花,然后又变( biàn)成母亲的容貌(这里Pi父和( hé)拉维的脸都没出现,指向( xiàng)特别明显),最后叠加到了( le)沉船。所以准确地说,莲花( huā)代表的是Pi对母亲的思念( niàn)和爱。

与此同时,李安还特( tè)意安排了阿南蒂给Pi讲解( jiě)舞蹈,引出一个关于莲花( huā)的重要比喻:林中莲花。

在( zài)Pi问阿南蒂林中莲花是什( shén)么意思时,她没有回答。直( zhí)到我们进入整个电影最( zuì)关键的一段情节:食人岛( dǎo),才恍然大悟。

Pi在夜晚的林( lín)中摘下一朵莲花,打开以( yǐ)后,里面是一颗人牙。于是( shì)“林中莲花”这个比喻和指( zhǐ)向,在这里得以完成。

我们( men)知道,第一个故事是Pi的幻( huàn)想。那么他在岛上的动作( zuò),肯定是对各种现实发生( shēng)的投射。莲花是Pi对母亲的( de)思念;莲花中的人牙,代表( biǎo)了母亲的遗骸,也即死亡( wáng)。而母亲的躯体,实际上就( jiù)是整个食人岛。

岛是母亲( qīn),而岛下涌起的酸潮,则是( shì)母亲的下场。

酸潮是一个( gè)意义异常清晰也异常恐( kǒng)怖的比喻。如果想表达母( mǔ)亲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种( zhǒng)办法,最简单的比如说潮( cháo)水慢慢淹没岛屿,代表母( mǔ)亲的溺水;或者鲨鱼啃噬( shì)小岛的根茎,代表葬身鲨( shā)腹,等等……可李安选择的是( shì)一个非比寻常,几乎和海( hǎi)洋没有一点关系的比喻( yù):酸。

这个酸,自然就是人的( de)胃酸。酸潮扑上小岛,这个( gè)意象表明母亲是被吃掉( diào)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遗( yí)骸的代表物是牙齿。

Pi在岛( dǎo)上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 chī)了狐獴,这是食母的暗喻( yù)。有一种说法认为,根茎和( hé)狐獴代表尸体的肌肉纤( xiān)维和蛆虫,代表了吃人,这( zhè)两个比喻在电影里找不( bù)到可参照的点。李安如果( guǒ)要设一个比喻,一定不会( huì)只设一次,一定会重复多( duō)次,或者找另外一个参照( zhào)点,所以这个猜想是否成( chéng)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 cǐ)细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 shì)确凿无疑的。

之所以这么( me)说,是因为食母之前已经( jīng)预演过一次。

Pi是个素食主( zhǔ)义者,他第一次抓到一条( tiáo)大鱼,一边大哭一边用锤( chuí)子把它砸死。砸死以后,Pi跪( guì)倒在筏子上,哭着对鱼的( de)尸体说:“毗湿奴,谢谢你化( huà)身为鱼来救我。”他这么做( zuò),是因为自己面临着饥馑( jǐn)危机,理性告诉他只能吃( chī)鱼渡日,为了能够达成心( xīn)灵妥协,Pi必须在信仰里找( zhǎo)了一个借口。基督教和伊( yī)斯兰教关于道德的教义( yì)太过鲜明,没办法利用,于( yú)是Pi只能选择毗湿奴作为( wèi)理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 fǎn)应出Pi的宗教观。

于是,鱼成( chéng)了毗湿奴的化身,Pi有了一( yī)个可接受的理由,内心回( huí)归平静。

这次吃鱼事件非( fēi)常重要,承前启后。

往前看( kàn),它与晚餐谈话相对照。父( fù)亲在晚餐时说了句话:“今( jīn)天的羊肉很美味,可惜你( nǐ)们享受不了。”说明父亲是( shì)家里唯一一个肉食者,他( tā)代表着理性,理性是要吃( chī)肉的。母亲则告诉Pi,理性可( kě)以解决外在,信仰可以解( jiě)决内在。这一点是食鱼事( shì)件里也得到体现,Pi理性地( dì)杀鱼吃肉,然后用信仰给( gěi)自己内心找了个避难所( suǒ),一个借口。这个很变通甚( shèn)至有点狡猾的举动,与Pi在( zài)餐桌上轻松地说“我决定( dìng)去受洗”的精神是一脉相( xiāng)承。

往后看,母亲就是鱼。鱼( yú)是毗湿奴所化,那么母亲( qīn)也一定是毗湿奴Pi来的。Pi吃( chī)鱼是因为这是毗湿奴的( de)化身,Pi吃母亲也是因为她( tā)是毗湿奴的化身。一个化( huà)成鱼,一个化成了海盗。食( shí)鱼事件就是食母事件的( de)预演。

宗教变成了Pi的心灵( líng)庇护所,他给自己构筑了( le)一个坚固的壳。对Pi来说,基( jī)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 yì)太过清晰,对善恶的道德( dé)评判太过清晰,他唯一能( néng)选择的——同时也恰好是她( tā)母亲所信仰的——只有印度( dù)教。只有毗湿奴的神话特( tè)性,才能为Pi食母构造出一( yī)个合理的借口。

李安唯恐( kǒng)观众还搞不清楚这个比( bǐ)喻,还特意给出一个岛的( de)轮廓特写。有人说这是毗( pí)湿奴的侧影,有人说这是( shì)一个女人,都没错。这个轮( lún)廓本来就兼具了母亲与( yǔ)毗湿奴两种特性。莲花是( shì)毗湿奴的象征,而母亲信( xìn)仰的是印度教,毗湿奴的( de)神话就是她讲给小Pi听的( de)。从这个特写镜头,母亲-莲( lián)花-毗湿奴这三个元素的( de)连接,得到了一次明白无( wú)误的强化。

这就是为什么( me)岛的轮廓既像毗湿奴,又( yòu)像是母亲,Pi为了给自己的( de)食母寻找了个宗教理由( yóu),早视它们为一体了。

在这( zhè)之前,Pi应该已经做过类似( shì)的事情。在幻想层面,鬣狗( gǒu)杀死了猩猩,老虎杀死了( le)鬣狗,但很快鬣狗、斑马和( hé)猩猩的尸体全都消失了( le),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 shè)到现实层面,厨师杀了母( mǔ)亲,Pi杀了厨师。然后面临饥( jī)馑的Pi吃掉了水手的剩余( yú)部分和厨师,最后把目光( guāng)投向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tǐ)。

食人是一回事,食自己的( de)母亲又是另外一回事。Pi在( zài)吃水手和厨师时还能保( bǎo)持正常——食鱼事件里,Pi杀死( sǐ)了鱼自己却没吃,而是喂( wèi)了老虎,表明他把吃人归( guī)咎为自己的兽性,自己的( de)人性还保持着清醒——但面( miàn)对自己母亲,他内心的惊( jīng)慌和挣扎可想而知。

在登( dēng)岛之前,故事一里有一场( chǎng)惊天动力的大风暴,老虎( hǔ)在瑟瑟发抖,Pi在呼天抢地( dì)。开始时Pi还呼叫着神明,但( dàn)很快就放弃了。这说明他( tā)的人性和兽性同时遭遇( yù)大了现实中的大挫折,这( zhè)挫折可能是真正的风暴( bào),也可能是其他灾难,总之( zhī)造成的结果是食物匮乏( fá)至极,陷入极度的饥饿。唯( wéi)一的食物,只有母亲。

吃了( le),自己心理绝对无法接受( shòu);不吃,一定会饿死。

可这场( chǎng)危机太过强烈,于是Pi的人( rén)性和兽性不得不暂时达( dá)成统一,或者说妥协,把母( mǔ)亲当成毗湿奴的化身,重( zhòng)演吃鱼时的故事,并且构( gòu)造出一个毗湿奴食人岛( dǎo)的幻象。正如电影开头讲( jiǎng)述的,到了夜晚,我们都生( shēng)活在毗湿奴的梦里。

然后( hòu),在幻想层面,人与虎同时( shí)登岛,Pi吃了植物根茎,老虎( hǔ)吃了狐獴。不知大家还记( jì)得不记得,当Pi告别阿南蒂( dì)的时候,阿南蒂给他手腕( wàn)系了绳子,代表了与最爱( ài)之人的告别。再回想起Pi一( yī)登岛便在岛上系了一段( duàn)绳子,便会豁然开朗。Pi是在( zài)告别,与母亲告别,因为他( tā)即将要吃掉她。

到了夜晚( wǎn),酸潮涌动,莲花里只残存( cún)一颗牙齿。等到Pi夜晚打开( kāi)莲花看到人牙时,林中莲( lián)花的暗喻发挥了作用,他( tā)的理性之火终于觉醒,意( yì)识到自己做下的极恐怖( bù)的事。

Pi自己说担心被食人( rén)岛吞噬,才决定离开,实际( jì)上担心的是食母这件事( shì)吞噬掉他的精神,让他疯( fēng)掉,乃至死亡。所以他选择( zé)了逃离这个岛,也就选择( zé)了忘记。这同样也在阿南( nán)蒂的情节里得到了呼应( yīng):“我记得那一天发生的每( měi)一件事情,但是却忘记了( le)是如何告别的。”

结果Pi把这( zhè)件事彻底忘掉了。他给保( bǎo)险员讲述第二个故事时( shí),只讲到自己暗示吃了厨( chú)师,就停止了。他不是刻意( yì)隐瞒,而是自己也忘了,唯( wéi)一残留的记忆,只有他自( zì)己编造出来保留在第一( yī)个故事里的食人岛。

阿南( nán)蒂的情节在整个电影里( lǐ)地位独特。如果把她的戏( xì)单独抽出看,根本没有任( rèn)何意义,这段情节跟后面( miàn)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女人( rén)也再没出现过。但李安从( cóng)来不做无用功,他加入阿( ā)南蒂的戏,正是为了给后( hòu)面食人岛的一系列活动( dòng)建立比喻的对照系。

系绳( shéng)子、忘记告别、林中莲花,这( zhè)些都是食人岛中的重要( yào)暗喻,同时又与阿南蒂的( de)故事要素全部照合。没有( yǒu)阿南蒂的故事,食人岛的( de)行为就会让观众觉得不( bù)知所云。没有食人岛,阿南( nán)蒂则变得毫无意义。两者( zhě)实际上是一个彼此呼应( yīng)的隐喻体系的两端。

这就( jiù)是充斥于细节中的各式( shì)隐喻所构筑出的第三个( gè),也是真正的故事。

李安把( bǎ)第一个故事描绘的极为( wèi)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却吝( lìn)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对( duì)第三个故事甚至只肯用( yòng)隐喻来承载。他把现实包( bāo)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 yòu)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 xīn),递给大家。作家和保险公( gōng)司相信了第一个故事,Pi本( běn)人相信的是第二个,为了( le)强化自己的信念,他甚至( zhì)还多信了一个犹太教。至( zhì)于观众愿意剥开几层糖( táng)纸,则取决于他们自己。

李( lǐ)安用这种极度不均衡的( de)手法,把选择权出让给观( guān)众。他打开了许多条路,每( měi)一条都没有设置终点。《盗( dào)梦空间》里,陀螺是旋转还( hái)是倒下,主角究竟是在梦( mèng)里还是现实,观众可以予( yǔ)以猜测解读,也可以随时( shí)出戏,起身走人,归根到底( dǐ)这是主角自己的问题,观( guān)众们是无关的客观者。但( dàn)观众们在看少年Pi的时候( hòu),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我( wǒ)究竟该相信哪一个故事( shì)。这个选择权不再取决于( yú)故事的解读,而是取决于( yú)观众的内心。宗教者从中( zhōng)看到信仰的力量,无神论( lùn)者从中看到对宗教的否( fǒu)定与稀释,心灵纯净者与( yǔ)疲惫于现实都市的人倾( qīng)向于相信第一个故事,而( ér)内心黑暗的悲观主义者( zhě),则对背后隐藏的真相不( bù)寒而栗。

当李安在采访时( shí)被问起关于第二个故事( shì),他的回答避重就轻,说故( gù)事拍完就交给观众了,这( zhè)是个聪明的做法,他放弃( qì)了最权威的导演阐释权( quán),让观众保持争论。莫衷一( yī)是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 lì)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不( bù)必奢望从他那里得到明( míng)确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 běn)心就好。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首部( bù)主演剧集启动,女记者跟( gēn)踪采访死刑犯

影映社讯 据外媒报道,“寡( guǎ)姐”斯嘉丽·约翰逊首部担( dān)任主演的剧集项目《正当( dāng)防卫》(Just Cause)启动。该剧是一部惊( jīng)悚题材的剧集,改编自约( yuē)翰·卡曾巴赫的同名小说( shuō),讲述一位陷入困境的记( jì)者被派去跟踪采

43.46K
6天前

电影《最好的朋友》今日开( kāi)机,城桧吏段奥娟首次出( chū)演校园青春片

影映社讯由厦门星影尚( shàng)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 pǐn)的校园青春群像电影《最( zuì)好的朋友》今日正式开机( jī),监制张会军、余伟国,艺术( shù)顾问霍廷霄、总制片人魏( wèi)龙、导演宋卓非、制片人王( wáng)韵之,主演杨智赫、城桧吏( lì)、段奥娟等一众主创集

99.08K
6天前

片名翻得好烂,不如改成( chéng)“千头万绪”

七分,是想看的头脑特工( gōng)队成人版,是男女思维的( de)差异和成年人关于情爱( ài)的讨论。开头暴击,第一次( cì)约会前准备 belike:男主在挑避( bì)孕套,女主在挑衣服和灯( dēng)光。室内戏,台词多,很适合( hé)拍成话剧。 男女约会时的( de)内心拉扯还算有意思,女( nǚ)方偶有几句金句,加一些( xiē)女权点缀,性高潮部分的( de)小...

53.84K
1周前

绚丽不止一夏

当你刚过不能再住青年( nián)旅社的年龄;当你人生前( qián)半场原以为安定的感情( qíng)归宿,却终究是过客不是( shì)归人;当你久别重逢的同( tóng)父异母姐姐,刚好在奥运( yùn)赛事这种契机有机会见( jiàn)面,那巴黎时刻可能对于( yú)女主而言,就不只是单纯( chún)的假期。她更像是自我持( chí)续日常生活的一个短暂( zàn)休憩,一个长期情感投入( rù)...

11.42K
1周前

爱情片《漫长的告白》首映( yìng),倪妮:这部电影会是我的( de)底气

影映社讯 由张律执导,耐( nài)安监制,倪妮、张鲁一、辛柏( bǎi)青领衔出演,池松壮亮、中( zhōng)野良子、新音特别出演的( de)爱情电影《漫长的告白》将( jiāng)于8月12日上映,日前该片在( zài)京举办首映礼。李少红、田( tián)壮壮、黄建新、李睿珺、忻钰( yù)坤

22.15K
6天前

小丑2的争议

《小丑》曾是一部引发我痛( tòng)觉的电影。 但我觉得很多( duō)人和我相反:是把它当一( yī)部“解气”的爽片来看的。 承( chéng)认吧,不论影评人将这片( piàn)儿捧得多高、也不管它拿( ná)了多少奖,它能走上神坛( tán)并风靡世界的最大原因( yīn)是:它把绝大多数人看爽( shuǎng)了。 “爽”是因为它很方便人( rén)自我带入: 首先,一个贫富( fù)...

91.90K
1周前

笑泪交织的“反派成长课( kè)”,用幽默与温情打败偏见( jiàn)

如果说《坏蛋联盟》第一部( bù)让我们记住了这群“不走( zǒu)寻常路”的反派,那么续作( zuò)则用更成熟的叙事,将“坏( huài)蛋们”的故事推向新高度( dù)。延续了前作的幽默搞笑( xiào),当大坏狼、贪心蛇试图融( róng)入社会,却因为以往的标( biāo)签处处碰壁。 片中,坏蛋联( lián)盟出狱后想改过自新,却( què)处处被贴标签,当城市有( yǒu)人丢...

69.95K
16分钟前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首映( yìng),影像档案记录中国时代( dài)巨变

影映社讯 日前,聚焦云南( nán)怒江沙瓦村4年脱贫历程( chéng)的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在( zài)北京举行了“一步跨千年( nián) · 《落地生根》北京首映礼”。电( diàn)影《落地生根》是一部浓缩( suō)的中国脱贫攻坚影像志( zhì),影片将镜头对准中国最( zuì)深度贫困

82.88K
6天前

电影《戏台》黄渤姜武反转( zhuǎn)人设引爆笑点 直呼这场( chǎng)对手戏等了好久!

由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 yǎn)的喜剧电影《戏台》正在全( quán)国热映!今日释出一段影( yǐng)响全片故事走向的“老乡( xiāng)见老乡”正片片段——由黄渤( bó)饰演的戏迷大嗓儿先天( tiān)E人圣体,偶遇并花式忽悠( yōu)由姜武饰演的洪大帅,伴( bàn)随着一连串

39.38K
6天前

《新神榜:杨戬》《小虎墩大英( yīng)雄》获奥斯卡参评资格

影映社讯 奥斯卡主办方( fāng)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 xué)院公布第95届奥斯卡最佳( jiā)动画长片奖“符合参评资( zī)格”大名单,国产动画电影( yǐng)《新神榜:杨戬》《小虎墩大英( yīng)雄》入围,获得参评资格。 本( běn)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 zhǎng)片类目共27

96.75K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