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批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趁着热乎劲儿,如实叨叨,等待了五年之久的《哪吒2》,整出了啥绝活。
先用一句话总结,从价值观构建 、视效制作、创意发挥三个层面,《哪吒2》确实是做到了在《哪吒1》基础上的全面迭代。
先说价值观构建,从人物观塑造来讲,如果说《哪吒1》的母题是围绕着哪吒是魔丸还是灵珠,我到底是谁由谁来定义展开,这是讲得我和自己的关系。那么《哪吒2》的迭代在于, 往“我是谁”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它主要讲述得是我和环境的关系。
当这个强大却糟糕的世界想改变我,我是屈服还是懦弱,我有没有勇气对它说不。
依附强者会在一定意义上让“我”变得更强大,表面上看,这对我有着实打实的好处。
但他扭曲了我的本性。
魔只是外界的定义,我不再被外界概念套住,只有我的心才能决定我是谁,若我不再忠实我的内心,那么我的强大有何意义,我又还是我吗?
从更大的世界观来看,《哪吒1》讨论得是好人和坏人如何定义,一个人的出身是否可以决定它一定是好人或者坏人。《哪吒2》对好和坏的理解更加深刻,它颠覆了出身论的好坏结论,出身是一种皮相,人们对于好坏的定义更是浅陋。
慈眉善目的仙翁在仙界有着被人尊崇的地位,是魔道和仙道都尊崇的好人、圣人,而实际他却打着修仙强教的幌子,干得是伤害无辜、涂炭生灵的龌龊事儿。
一惹就上火的哪吒是被外界定义的魔身,但他坦荡无畏,为唯一的朋友重得肉身,经历仙界重重考验,换取得以塑身的琼浆玉液;也为救亲生父母,愿自了性命,换取一线生机,逃出火狱金鼎;为陈塘关被无辜杀害的百姓,与友情决裂,大闹龙宫,向来爱憎分明。
魔和仙能代表什么,不过只是一层脆弱的外衣,好和坏终究经不起深层的推理,唯一能够决定我们是谁得是,在无数次冰与火的考验里,自私与利他的两重选择下,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行动,是掉入自利贪欲的牢笼,还是心系苍灵,依然怀揣最大善意对待这个曾中伤我的世界。
最后,面对已经根深蒂固被强权控制的这个世界,前辈龙王质疑,难道你还想改变它?难道你有勇气改变它?
哪吒轻轻得说,我想试试看。
若天下无路,我就开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
这让我想起李白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才是《哪吒2》的魂,这是属于全新一代的哪吒形象,成见压不倒他,强权威逼不了他,他是谁由他自己决定,带着这份勇气和初心,他会继续前行,直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来临。
再说视效制作,这绝对是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工业大片视效水准的作品。相比于1, 2在大场景动作漫画视效层面制作,毫不夸张,是惊为天人的烧钱做法。
修仙天堂天虚宫在镜头里以仙气飘飘美轮美奂唯美呈现,数万海兽围攻陈塘关、千万锁链层层交错、人海战术的捕妖队阵型变换、龙王家族内部缤纷酣战、哪吒的火身与敖丙的水身合二为一绝美融合,二个半小时,几乎大场面大视角的画面没有中场休息的时间,看完或许能明白,为什么哪吒2,它足足花了五年时间,因为这些确实真的很费时间。
在创意发挥的层面,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再创,比如,最后九死一生之下,仙翁利用他人性的弱点,提出可以以哪吒一人之命救父母的命,哪吒毫不犹豫赴死,但母亲最终救下哪吒,母亲牺牲激发了哪吒的潜能,肉身得以完成圆满,传统哪吒故事里的“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此时变成了母亲用爱托举,催化了哪吒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起死回生; 再比如,小妖和各地方言的奇妙结合,让每个妖怪都有了立体化的形象和人格化趣味,在人物台词和片尾曲的设计上,也多次加说唱表演、快板等传统艺术文化呈现,如此将国风轻喜动漫与传统文化进行合时宜的融合,形成一种新颖别致的现代新国漫风格,在这方面,哪吒2相较1也进行了更勇敢和多元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