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脱口秀节目爱好者( zhě),全新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 yǒu)们》第二季我又追起来啦( la),不定期更新观后感。此为( wèi)第二周上半期的评论。
《脱口秀和Ta的朋友( yǒu)们》第二季(下文简称《脱友( yǒu)2》)已经开播啦。作为从第一( yī)季首期追到收官、每期看( kàn)完都要写点感想的忠实( shí)观众,新一季的到来,让我( wǒ)毫不犹豫按下播放键。
追( zhuī)这档节目,就像老友重逢( féng)。熟悉的演员带着新段子( zi)亮相,镜头扫过观众席的( de)笑脸,屏幕外的我心情也( yě)跟着激动起来。打动我的( de),是节目始终如一的底色( sè)——节目呈现了脱口秀和Ta的( de)朋友们的联系,也呈现了( le)脱口秀和生活的关系。
第( dì)二季的logo写着“用脱口秀和( hé)生活轻轻交手”。

“轻轻”二字( zì),用得很妙。它意味着不是( shì)张牙舞爪、不是声嘶力竭( jié),而是在苦涩中寻找乐趣( qù),以轻松姿态面对挑战。脱( tuō)口秀演员们用诙谐的语( yǔ)言解构焦虑,将职场压力( lì)、情感困惑、社会现象等议( yì)题转化为笑料,让观众在( zài)笑声中感受到被理解、被( bèi)接纳。
“交手”二字又藏着力( lì)量——不是举白旗投降,而是( shì)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承( chéng)认生活的不易,却不被其( qí)打倒,反而在戏谑中积蓄( xù)力量。
这是节目与观众之( zhī)间的默契:节目传递的是( shì)笑声,也是面对生活时那( nà)份心照不宣的勇气。
回到( dào)最新的第二期(上)。
小四爷( yé)、高寒和大国手,不约而同( tóng)地聊起“穷”,并自称“穷门”。年( nián)轻人对贫穷的体验可太( tài)熟悉了。如何轻轻地与“贫( pín)穷”打交道呢?
有些人的贫( pín)穷,是原生家庭的贫穷,是( shì)成长经历里的贫穷。
小四( sì)爷用幽默的方式讲述童( tóng)年贫困经历,各种细节特( tè)别真实。比如站在屋里能( néng)看见建筑材料,发霉的墙( qiáng)每天换新花样,用世界地( dì)图要遮住墙壁的缝隙——这( zhè)种画面感极强的描述背( bèi)后,是无数农村孩子的共( gòng)同记忆。


我也住过类似的( de)房子。石头砌的平房连着( zhe)老宅,雨天要用脸盆接漏( lòu)水。同学来玩时总带他们( men)去大伯家,因为我读小学( xué)的时候,家里连电视机都( dōu)没有。这种自卑像长在骨( gǔ)头里的刺。小四爷说同学( xué)们都是“看破不说破”,戳中( zhōng)了那种隐秘的羞耻——别人( rén)假装没发现,你假装不在( zài)意,但破旧的房子就是立( lì)在那里。

他把《陋室铭》解构( gòu)成“凡尔赛文学”尤其精彩( cǎi)。文人笔下的“陋室”有苔痕( hén)草色,真正的破房子只有( yǒu)裂缝里的蜈蚣。当刘禹锡( xī)反问“何陋之有”时,小四爷( yé)的调侃,“要不你来我家看( kàn)看?我家太有了”。这种对比( bǐ)揭露了文人想象与真实( shí)贫困的鸿沟,贫穷不是诗( shī)意的背景板,是漏雨的屋( wū)顶和永远除不尽的霉味( wèi)。

脱口秀的意义就在于,用( yòng)笑声与创伤轻轻交手。炸( zhà)蝎子吃掉一套房的换算( suàn)让人笑中带泪,表演本身( shēn)就成了治愈仪式。小四爷( yé)的爸爸终于在农村盖上( shàng)新房,我这两年也出资给( gěi)父母在农村盖了一栋大( dà)别墅,很是能够共情脱口( kǒu)秀讲述的意义:承认贫穷( qióng)的自卑,反而能真正跨过( guò)它。
有些人的贫穷,是家道( dào)中落。
作为“养鸡大王”的儿( ér)子,高寒原本过着优越生( shēng)活。父亲拥有万只鸡的养( yǎng)殖场,被称作“蛋总”。在农村( cūn),这样的规模算得上富裕( yù)阶层。
但禽流感让一切化( huà)为乌有。他描述鸡群死亡( wáng),羽毛纷飞像“鹅毛大雪”,这( zhè)个画面既滑稽又凄凉。把( bǎ)悲剧场景诗意化,反而让( ràng)痛苦变得可以直视。

突如( rú)其来的贫穷很是伤人。从( cóng)“婆罗门到穷门”的转变里( lǐ),藏着无数失落。高寒处理( lǐ)这种落差的方式很特别( bié)。他不卖惨,而是把苦难拆( chāi)解成一个个笑点。鸡饲料( liào)里加鸡蛋的荒诞偏方,被( bèi)比作封神榜的食子典故( gù),父亲用四天学打针四天( tiān)学喂药,形同于4+4的“不会治( zhì)”……

当大王的虚妄,和当年养( yǎng)鸡场的辉煌一样,被高寒( hán)看透了本质。就像他说的( de)“一切不过是梦幻泡影”,认( rèn)清这点,反而能更踏实地( dì)活着。

而大国手的文本,则( zé)诉说了当下年轻人更普( pǔ)遍的贫穷。不是潦倒到活( huó)不下去的困窘,是手里没( méi)多少余钱,却要在生活里( lǐ)找支点的日常。
她应对贫( pín)穷的法子,带着一股把苦( kǔ)涩嚼出甜味的“苦中作乐( lè)”。
租来的老房子冬冷夏热( rè),她说冬天是“冻产”、夏天是( shì)“不冻产”;学哲学的她,连斯( sī)多格主义都能拿来调侃( kǎn)——明明是说内心满足,她偏( piān)猜这流派是“饿没的”,死时( shí)“胃里空空如也,内心极大( dà)满足”;穷到住不起酒店,想( xiǎng)借沙发又怕被“嘎腰子”,转( zhuǎn)头又盼着房主能带自己( jǐ)看演唱会,不为300元但为演( yǎn)唱会而折腰……

“苦中作乐”不( bù)是阿Q精神,大国手的文本( běn)里藏着对贫穷的主动对( duì)抗。面对“财务自由才是真( zhēn)自由”的说法,她偏要讲“无( wú)条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 de)自由”。

在她眼里,年轻人的( de)穷根本不是绝境——“20岁的穷( qióng)是相对性的穷,辩证性的( de)穷,结构性的穷”。这哪里是( shì)认怂?是把贫穷拆开来分( fēn)析,指出它的暂时性、复杂( zá)性、结构性,不是个人的错( cuò)。

她甚至把贫穷变成了一( yī)种可把握的“资本”。“你没有( yǒu)资本,但你有穷的资本”,这( zhè)话是自嘲,但也在给年轻( qīng)人松绑:不用怕此刻的拮( jié)据,因为年轻本身就带着( zhe)抗风险的底气。
不回避穷( qióng)的实在,也不被穷困住精( jīng)神,就这么在和贫穷的交( jiāo)手里,活出了自己的节奏( zòu)。这不正是我们喜欢大国( guó)手的理由吗?
“穷门永存”,说( shuō)的不是贫穷会一直赖着( zhe)不走,是这种笑着和贫穷( qióng)过招的本事,总有人在琢( zuó)磨,总有人能讲得透亮。
小( xiǎo)四爷、高寒、大国手,说的穷( qióng)各有各的模样:一个是刻( kè)在童年里的拮据,一个是( shì)从云端跌下来的落差,一( yī)个是当下年轻人手里紧( jǐn)巴巴的日常……可他们都没( méi)把穷说成压垮人的山,而( ér)是切成一段段能逗人笑( xiào)的故事,用脱口秀完成了( le)对贫穷生活的轻轻交手( shǒu)与温柔反击。
观众坐在屏( píng)幕前,笑着笑着,心里那些( xiē)关于穷的隐秘疙瘩,好像( xiàng)也跟着松快了些。原来别( bié)人也有过类似的难堪,原( yuán)来还能这么调侃着说出( chū)来。自己那些关于钱的焦( jiāo)虑、关于处境的拧巴,在笑( xiào)声中变得没那么沉重了( le)。
这就是《脱友2》的魅力,让脱( tuō)口秀回归生活本身。每一( yī)个段子背后,都是表演者( zhě)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是( shì)他们用幽默与生活和解( jiě)的过程。 我们在欣赏节目( mù)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 zhōng)学会了用另一种视角看( kàn)待自己的人生,我们在笑( xiào)声中释放了压力,在共鸣( míng)中获得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