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8》再相信阿汤哥再次震撼世界!

YO~《碟中谍》,又名《不可能的任务》,已经陪伴影迷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

当年34岁的靓汤,也在30载岁月沉淀和磨炼中,变成了浓郁醇厚的老汤。

如果你是这个系列或阿汤哥的影迷,你都不需要去关心是否值得进影院,《碟中谍8》作为原则性上,大阶段性上,总结性上的“最后一部”系列电影,我当然是推荐大家进影院去享受这来自上世纪的经典谍战类型回响。

第8部作为该系列时长最长的一部《碟中谍》,作为已经62的阿汤哥,这部电影依然拼尽全力,缔造一份经得起电影历史长河考验的古典,传统,老派,独属于该系列绝对魅力的严肃谍战类型片。

同时,《碟中谍8》,连同前作第7部,也成为该系列想要让自己挤进史诗级别的警示预言野心之作。

BUT,凡是都有个BUT,《碟中谍8》做到了吗?《碟中谍8》在整个系列,又处于什么水准。

今天这期!就来微醺剧透不影响观影的探讨,《碟中谍8:最终清算》具体成色如何!

《碟中谍8》作为第7部的直接续作,最初想采用了背靠背的拍摄方式,副标题在最开始,也把7定成part one, 8则为part two。可见这两部电影故事为完整一体。

按照最原始计划,两部电影会接连在21和22年上映,结果遭遇了疫情和演员编剧大罢工,导致7和8命运多舛,但总算都和影迷高调见面。

不过或许也因为第7部在票房上,没获得超预期的成功,于是第8部悄悄改了副标题,从最初计划的《致命清算:part two》,改成了《最终清算》,一定程度想要以一个相对全新的系列最终章亮相,想以此来获得更多观众的期待和关注。

不过从故事剧情上,7和8已成一体。

《碟中谍8》承接了第7部伊森团队在追踪一个叫“实体”的失控AI,这AI的源代码被存放在一艘隐蔽性极高的俄核潜艇上,结果被AI自己自导自演击沉该潜艇,从而想要逃逸掉人类的控制。

而唯一能获得开启存放AI潜艇机库的,是一对交叉结合的十字钥匙,钥匙成了第7部的麦高芬,伊森,政府,以及AI的使徒盖布瑞尔,都在想方设法得到该钥匙。

获得该钥匙,和取得得击沉核潜艇坐标,就等于控制住AI,为自己所用。

第7部最后,伊森成功获得了十字钥匙,但此时他并不认为任何组织,政府或个人,能掌控全人类AI的命运之匙,为了钥匙的安全,他选择隐秘起来,随机而动,想方设法从盖布瑞尔那获得潜艇坐标,目的是毁掉AI源代码。

但此时全球危机四伏,AI在不断侵入全球各政府机密和核武控制权,各国进入了前所未有深深的猜疑链中无法自拔,AI也正在腐蚀着人们的心智,对大众散布的难辨真假的信息,让全人类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留给伊森和他团队的时间不多了,他需要再次承担不可能的任务,去解除人类被AI奴役的未来。

先聊影片优点!《碟中谍8》作为该系列目前的收官之作,我看完还是很感动的,如果说第7部重新让基特里奇回归,白寡妇再次对应她母亲麦克斯,那么第8部则更为极力在剧情和角色上,联结此前该系列的不少人物和情节,让我看了很是亲切和动容。

和第7部一样,第8部依然在老搭档克里斯托弗·麦奎里的导筒下,做出新的老派尝试,让影片的整体基调,回归到好莱坞传统谍战片黄金时代的电影语言中去。

从第7部开场核潜艇那阴冷的色调起,就让7走进到冷战思维模式的肃杀氛围中去,第8部更是把上世纪90年代的冷战思维提升到了全球各国各自为营,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的处境中。

而AI作为新时代的一个代表性产物,又正好迎合当下AI爆发的时期,AI像一把利刃一样直插进本就不太和平的现实世界,AI只需要轻轻的推波助澜,进而就能导致新世纪全球冷战新模式在影片中发酵,愈演愈烈。

冷战思维设定作为第7部塑造AI反派的上层建筑,而第8部反而没在AI这上层建筑去加盖楼层,而是向下去探索了AI反派建筑下的基石,也就是人类自身,毕竟说到底AI也是人类创造的。

这是我觉得第8部很了不起的一点,第8部让虚无的AI反派转化成人类猜疑和信任危机的关键工具,所以伊森真正要面对的反派,说到底还是人性弱点本身,进而影射当今现实世界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保护主义策略形成对应。

第8部为了能达到比此前更大格局的反派威慑力,在影片前半段用了更多的篇幅去编织剧情,去构建一个更为宏大真实的世界观。

这其实也是我前面提到古典,传统的老派谍战片做法,不断给观众提供更多的细节,去暗示桌子底下那颗炸弹真正爆发的威力有多强大,去营造暴风雨前所带出更恐惧的氛围。

影片对于AI反派和人性探索的深究,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让我关联到不少电影。比如《2001太空漫游》,AI对照了HAL9000。

比如《奇爱博士》,人类进入到恶性循环的信任危机。

比如《蝙蝠侠黑暗骑士》,对于人性的终极考验,就不过多剧透了。

甚至是《指环王》,AI那只虚拟的数字之眼,让我想到了魔戒世界里水汪汪的索伦之眼,虚幻没有实体,但却无时无刻的窥探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还有大家都在聊的《终结者审判日》,对抗邪恶AI。

除了AI反派设定,影片在剧情叙事的B线上,还能在已经是该系列第8部的电影中,为观众延伸更多主角伊森的另一面,也是让我相当惊喜的一点。

影片通过巧妙联动系列此前的作品,从而带出伊森更多不为人知的过往和解释,让伊森和AI,伊森和全球危机的关系造成更强的矛盾冲突,但又在这B线伊森角色塑造上,去扣回到A线拯救全人类的危机中,故事结构做得很稳。

而且如果你是作为碟中谍系列的一路走来的影迷,你会对伊森这次更深入角色刻画的B线情节感动,伊森和卢瑟,伊森和本吉,伊森和团队,以及伊森和自己,伊森和过去,都在这部电影划上了一个完整且有着饱满情绪的句点。

该系列那句经典台词:“我们活在阴影下的生与死,为了所爱之人,也为了素未谋面的人们”,这句话很好在影片中这些鲜活的角色尤其是伊森中得到完美体现。

伊森和团队这样的价值观,正好克中了AI所无法触及的人性变量,伊森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艰难维护和平的渴望和不遗余力。

或许对于更多人来说,更关心的还是影片的动作戏份,影片依然延续了阿汤哥不要命的实力,在影片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上天入海的壮举。

中段伊森潜入核潜艇的那场戏,镜头的调度我认为是影片最佳,镜头大中小景别丝滑切换,从伊森面对北冷海巨浪的怒吼,到下潜至深海钢铁棺材的死寂核潜艇,伊森再次刷新了他挑战更为人类难以触及的恐惧。

这场伊森深海独角戏,更让观众沉浸的跟随他的视角,和他共处一个幽闭且恐怖的无人深海环境,伊森面对是自然力量所带了的无限压迫感,同时也感觉致敬了卡神的《深渊》。

第三幕的趴飞机戏码,成为影片的高潮,结合蒙太奇交错剪辑,完成了多方位倒数时刻的感官刺激,虽然我们都清楚伊森和他的团队,总能想到办法。

但影片还是很好抓住任务中出现的变量和差错,进而撕开更强的戏剧张力,为动作戏份制造更多的紧张感。

这里稍微剧透提一提,空中伊森速度为动,机房严阵以待为静,依靠影片剪辑功力,动接静,静接动,再切到全世界倒计时人性的心理考验,从而实现了从视听直爽效果,到心态绷紧的全方位观影体验,真的直呼过瘾。

如此的震撼观感,和阿汤哥一贯的实拍坚持,也是分不开的。

地球人都知道,《碟中谍》系列最大的卖点就在于阿汤哥的实拍,不管多难都需要用实拍来完成不可能的拍摄任务。

前面聊到7和8在剧本上更贴合谍战片黄金时期的老派风格,而在镜头语言和拍摄上,其实也同样是对于电影工业老传统手艺香火的延伸。

在如今CGI工业越来越成熟,甚至AI都要开始生成视听组合的今天,实拍所呈现的经典老派做法,不夸张的说,已经快要成为绝唱。

从第7部选择蒸汽火车,第8部选择的老式的螺旋桨飞机对决就能看出,导演麦奎里更想用更为复古和守旧的方式,去致敬也好,去传承也罢,让这个系列重回经典老派谍战片的荣光。

麦奎里想通过第7和8部的《碟中谍》,在谍战片的传奇列位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实拍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往往可能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或许十年后,甚至20-50年后再去看,7和8部都经得住时间沉淀。

不光是7和8,这个系列从实拍开始,就是坚守在实拍流派的经典中让人敬畏,而遗憾的是,实拍流派终将会走向息影和落幕,我觉得这是注定的,想到这不免让人惋惜,也更显得碟中谍8和这个系列的可贵。

这并非是《碟中谍8》所能改变的,不管从阿汤哥的年龄,亦或是如今电影语境,观众观影心态来看,这个系列似乎会随着时间不得不向观众说再见,或者转向不同的方向,从7和8的口碑和讨论的褒贬不一就能感受到,这算是这个系列或一个电影时代的告别吧。

聊到这,就不得不聊到我觉得影片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了。

这其实并非缺点,而是影片表达出的野心能否实现,或者在麦奎里和阿汤哥制作出56如此成功的碟中谍后,则需要为这个系列定制出更高阶,更深度,更大的危机事件出来,同时也置入了更多导演的野心,承载了更多观众的期待。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那就需要更大的故事体量,更多的电影时长,去控制更多的复杂剧情组合和叙事节奏,这样的挑战,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

看过影片的观众应该能很明显感受到,《碟中谍8》3小时的时长,前面一个多小时里,都还在为对抗AI这条主A线在铺垫,或许就如前面所说,导演想要还原经典谍战片传统的技法,选择特别古早的方式,也就是文戏talk。

这种做法相当冒险,个人觉得除了希区柯克能很好驾驭,其他导演都相当难把控,就连第一部最接近传统技法谍战片的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都不敢玩得这么大胆,他还是会选择不少的预演画面丰富对话。

因为这种大量的talk戏,编剧在台词撰写的功力要很厉害才行,很遗憾的是,影片前半段的文戏,在A线的因果危机世界观构建上,挺考验观众的耐心的,语速快不说,台词充斥着相当多的高概念词汇,以及过往不同事件的引入,这对于没看过前作,甚至不熟悉该系列的小白观众,相当不友好。

或许主创也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于是更“变本加厉”,用解释性台词,去解释和扩充了各种专业术语,动机,以及用台词来推动剧情,这是很偷懒的方式呀。

打个比喻,我在睡觉前对我老婆说,我明天要8点起床,要去看《碟中谍8》的电影。

然后我老婆接着补充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指的是作为《碟中谍7》的紧密续作《碟中谍8》,片长为3小时,电影9点开场,按照我们家到影院,你需要换乘2个地铁线,所以你需要早上8点起床,否则将会赶不上电影开始。

影片的解释性台词,在前半段又不少,难道就不能稍微通过道具,或表演,或镜头技巧,去融入进剧情里吗?

再来就是碟中谍系列的招牌讲述任务戏份,此前基本都是在讲述的时候,画面会进行一场场的模拟呈现,让观众心里有个预知,同时也能在视听效果上得到丰富。

但这一部,基本就是不断切正反打来进行对话戏,来交代任务细节,只有寥寥贴了几个预演任务的画面。

所以你看,构建危机世界观,talk,解释性对话,talk,执行任务前的会议,talk。

于是乎,影片在用talk为主的重复堆叠下,才慢慢进入到影片真正的任务戏份正轨中去。

当然对于我来说,就如前面我所提到的,我理解导演想要打造传统谍战片手法的叙事方式,所以这些talk我不会觉得枯燥,只是觉得比如解释性台词可以少一些,再精简会让叙事节奏更高效。

再来就是对于碟中谍系列招牌面具的呈现,这一部算是做得最差的了吧,几乎一笔带过,真的很惊讶于作为收官之作的《碟中谍8》,怎么会如此马虎对待经典面具的展示。

然后就是每次出任务的机制设定上,影片也偷懒的选择了简单直接的倒计时方式,有效,但不高明。影片中不少的大危机小危机,都明着去恰时间,虽然这是谍战片一贯的经典手法,但这一部用得真的有点频繁了。

甚至还直接就是炸弹倒计时,还不止一次,都快要成拆弹专家了。倒计时设定的重复使用,让《碟中谍8》少了像《碟中谍4》那样的伪装,也少了《碟中谍5》歌剧院多方搅局的谜团,

又或者是《碟中谍6》那样的抓内鬼反转等。

但好在,影片的动作戏份本身,还是拥有绝对魅力的。

还有就是作为谍战片类型的《碟中谍8》,为了服务于AI对于未来的推演,从而降低了影片谍战片该有的悬疑感,如果说第7部还有那官僚的部长,和基特里奇作为最后的悬疑,那么第8部就没有什么可以剩下的了。

《碟中谍8》对于剧情的推进逻辑,是先有了答案,然后在答案的基础上凹造出中间复杂的剧情链。

这个剧本撰写逻辑是没有错,但问题是在于AI作为反派所产生的副作用,也就是AI事先会告诉观众未来模糊的结局,从而再次削弱了答案的悬疑感。

在这一点第7部反而我觉得比第8部处理得要好一些,比如第7部AI就借着盖布瑞尔说出,两个女人要死一个,是伊尔莎还是格蕾丝,从而以此来带出悬疑感。

聊到伊尔莎,没错这估计也是第7和8部最为遗憾的地方,第7部伊尔莎的离去,虽然影片已经在剧情上做了铺垫,但依然显得突兀。

这也不能怪编剧和导演,这是场外因素导致的,伊尔莎的演员丽贝卡就是个超级大忙人,做制片又做演员,同时接着好几部戏,《沙丘3》就已经够她忙的了,所以丽贝卡亲自提出,不想在碟中谍系列继续饰演戏份占比不多的伊尔莎。

这才导致了伊尔莎的杀青,或许也正因为如此,第7部加入进了格蕾丝,然后第8部多加了螳螂女,不管是格蕾丝还是螳螂女,她们都是顶替掉伊尔莎和白寡妇的空缺。

好!拉回来一些,以上《碟中谍8》都只是在和系列自身的作品在做横向切磋,不管怎样《碟中谍8》还是为我带来了久违震撼和感动的观影体验。

或许伊森最后并不是庆祝一场胜利,而是对于谍战片的挽歌。《碟中谍8》不仅是系列压轴之作,更像是传统动作电影工业巅峰的镜子,带着古典电影的节奏、实拍物理的信仰。

而作为系列目前的阶段性最终章,我想要说的是,去珍惜这部实拍流派带给你的真实感受,感谢阿汤哥!

许多个今天诞生

张环住在巴黎。 给家中产阶级做保姆啊。 张环来到法国以后,不多长时间就决定不再学习,先打工,能看看学点么,要比书本活。 张环在中国念博士,来巴黎是为进修,再准备提高,主业是古籍修复,巴黎不文保单位多么,趁机学习,张环大叔早年就在美国,这次也有点类似访问学者。 ...

26.22K
1周前

电影《怒潮》曝“困兽犹斗”版角色海报 全员猎杀上演复仇大戏

影映社讯纯国产!暗黑现实复仇动作爽片《怒潮》今日发布“困兽犹斗”版角色海报,电影中四位主要人物陈安、麦朗汶、马文康、乌戈悉数出镜,分属不同阵营的他们各怀目的,手持利器化身战神搏命厮杀,即将上演一场多方

96.61K
6天前

影映社娱乐:“新二次元”的金钱游戏

作者|刘小土编辑|李春晖时间真快,如今二次元也要分“新”“老”了。彼此间还毫无前辈后辈的亲昵,尽是异教徒间的摩擦。新二次元规矩大,老二次元批判新二次元规矩大。以至于沉寂多年的“反二次元吧”都活过来了,

73.22K
10小时前

跟当年惊变28天一样新颖粗粝的英国精品

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讨厌的人会非常讨厌。其实是好事,如果你也看腻了美国人那套丧尸恐影样板戏,也许你会喜欢这部艺术性强的作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部的续作26年1月份就会出,也许这能改变一些人的视角。 前天实在忍不住太期待所以看的枪版,枪版音质不好一部分对话听不清...

57.07K
1天前

邱礼涛剿毒题材新片《绝地追击》定档4.7,边防武警无惧山洪追击毒贩

影映社讯 香港导演邱礼涛剿毒题材新片《绝地追击》发布定档预告,宣布将于4月7日正式上映。影片由欧豪、谷嘉诚、俞灏明、黄尧领衔主演。 《绝地追击》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我国西南边境,“8077”边防武

62.67K
6天前

#猫和老鼠#

在这个充满东方韵味的异世界里,电影里巧妙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精美的剪纸、喜庆的年画,神秘的屋脊兽,再到华丽的京剧表演、热闹的烟花花灯 ,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非常推荐带着孩子去看,里面童真的画...

70.70K
1周前

报看

难如看,不是说全女女性题材的嘛?为什么这么多辱女词汇?还有冯小刚拍的片子这么又是这样的男凝电影,恶心🤢赵丽颖的演技还是需要提升啊,演的角色太同质化了,怎么全是这种内型的,还有眼神真的好空洞,为什么粉丝还在尬吹?整部电影唯一好的就是女二了,演技完全吊打女主...

39.39K
1周前

《利剑·玫瑰》大结局 刘沛儿演技征服观众

近日,由迪丽热巴、金世佳领衔主演的打拐题材热播剧《利剑·玫瑰》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自开播以来,凭借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演员们的出色演绎,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而在剧中,小演员刘沛儿的精彩表现更

77.29K
2天前

时光早报:超级英雄电影《猎人克莱文》首曝预告,《封神第一部》曝“封神榜现世”预告

过去12小时内,全球影视新闻哪些值得关注?影映社为你专业甄选。 01.《猎人克莱文》首曝预告 索尼和漫威联合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猎人克莱文》发布首支预告片,影片将于今年10月6日北美上映。该片由J·C

37.95K
6天前

《与我的园丁对话》影评

知己知己,一个足矣。画匠物质生活富有,园丁精神世界富有。他们俩每当瞧彼此之间的差异,内心os也许就是:你的生活我的梦。园丁很真实,讨厌给铁路搬砖但旅行时在坐火车和坐飞机中却更讨厌坐飞机,热爱园艺,喜欢简单,践行绿色健康可持续主义,钓鱼不杀鱼,也有高雅的爱好—...

49.52K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