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评价说:
史迪奇就是属于美国人自己的“魔童降世”
史迪奇大闹夏威夷就相当于是“魔童闹海”
说这话,可是有点抬举这只蓝色外星小狗了,虽然无可否认它很可爱...
饺子塑造的哪吒形象和角色人设,是相当完整的,人物成长及性格转变,是非常合理和丝滑的。

《星际宝贝史迪奇》中的核心角色Stitch,在这部影片的前半段,基本符合一个“蓝色宇宙中高智商邪恶小狗”的设定,由于它是被邪恶的天才科学家强霸所创造出来的基因改造实验品,所以它破坏力极强、所到之处基本会被其搞成一锅粥。
初始设定,的确是和哪吒类似,都是东西方文化中一开始不被世人所理解或接受的人物形象。
但自从史迪奇和出生成长在夏威夷海岛的小女孩莉萝相遇后,这个角色就好像被主创强行降智了。
莉萝是一个不被同伴们所接受的『怪孩子』,史迪奇则是不被Turo星球所接受的『失败试验品』,二者成长背景类似,更容易理解彼此,这些都是OK的。
但不知是由于影片定位「低龄向」的缘故,还是导演及主创们在后半部分黔驴技穷了。
总之,在角色人设性格从『邪恶』向『正面』转变的过程中,史迪奇几乎没有铺垫、没有说明,突然之间,导演就让一只刚刚还在想尽办法大搞破坏的外星小狗,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暖、感受到了OHANA(一家人)的力量...史迪奇瞬间放下破坏力,立地就成了佛!OHANA就好像是一个暗号或咒语,史迪奇听到此暗号,瞬间变乖、变懂事、变成了正义小狗...

在此,想问问导演:
强霸研制这个基因工程生物的时候,是给其植入了接收到OHANA暗语后,就要马上转变性格的设定吗?
如果真有,那你为什么你不拍出来呢?
如果没有,那就是把观众当二傻子了。
许多看完本片后,还想极力维护好莱坞高票房电影颜面的观众,可能会说:这是低龄向合家欢影片,何必在乎这些?
什么,看电影不用在乎剧情?
那好莱坞高票房烂电影的遮羞布,能不能维护住,就靠你们了!

如果仅是史迪奇性格转变的突兀,那这部电影还尚可接受。
但整部影片从下半部分开始的崩坏,却远不止于此。
其实除了结尾处,为了拯救身体密度很高(相当于铅球)而沉入海底的史迪奇,姐姐在海底斜坡上努力冲出海平面,这一个十分具有创意和看点的设计外...影片后半段的剧情,几乎尴尬到令人抠脚。
且不说,这部真人版大电影删掉了原版动画中的重要角色「甘图舰长」,让强霸变为了大反派,独眼霹雳这个人物也被设定的像个弱鸡...
就单说在史迪奇沉入海底生死未卜的时候,姐姐居然没有主动去救史迪奇,而是在莉萝反复强调OHANA、不断呼喊OHANA的情况下、向姐姐发出哀嚎与求助的呼声后,姐姐犹豫了半天,才决定下海去救史迪奇。这个处理且不说改变了原版动画设定,而是在本片框架下,也不太合理。
上文就说了,按照前半部分的设定,导演让史迪奇这只外星邪恶小狗,很快就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暖、感受到了OHANA的力量。结果,为了照顾妹妹甘愿放弃海洋生物学offer的姐姐,却不太能感受到OHANA的力量?
所以,还是那句话,若不是强霸给史迪奇植入了听到OHANA的暗语信号就即刻转变的设定,这剧情就是自相矛盾!

《星际宝贝史迪奇》的制片人乔纳森·埃里克曾表示:
“这是少数几部以真实世界为背景的迪士尼电影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并非讲述公主的故事,也并非设定在童话王国,而是就发生在当下的现实世界,讲述的是那种格格不入、孤独的感受,就像我们每个人时常感受到的那样。”
但问题是,讲述一个被排斥的人类小女孩和一个被流放的外星小狗之间一段动人的跨星际感情戏,这听起来非常具有看点和感动点的故事,最后被处理的如此潦草,实属遗憾。
既然影片内容就这样了,最后说点电影内容之外的事情吧。
据Deadline报道,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制作成本控制在了1亿美金,原准备直接上线迪士尼+流媒体。结果,迪士尼集团内部发现,在没有新的影视作品诞生的背景下,史迪奇相关的衍生产品在全球的零售额,达到了26亿美元,而且这仅仅是2024财年的数据。
2025年3月,《星际宝贝史迪奇》预告片发布后,24小时内全球观看次数高达1.58亿次,成为迪士尼观看量第二高的真人电影,仅次于2019年的《狮子王》。
截至目前,《星际宝贝史迪奇》在北美上映17天后累计票房达到3.35亿美元,最终票房破4亿无悬念,海外票房累计达4.36亿美元(其中墨西哥票房史诗级大爆炸,5680万美元的累积数据是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历史第一名),全球票房7.72亿美元。
如无意外,本片将成为《哪吒2》之后,2025年度第二部全球票房破10亿美元的电影,从商业角度而言,本片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两个月前,另一部游戏改编的低龄IP大作《我的世界大电影》上映,目前全球票房已达9.5亿美元,但口碑或媒体评论方面,和这部《星际宝贝史迪奇》差不了太远,都属于影迷普遍差评类电影。
由此可见,疫情之后,电影为全球观众提供的娱乐价值属性还在增强,其内容优质率对票房的影响力,反而在逐步降低。
这种现象,也蛮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