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撞车》以来最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今天中午,在《绿皮书》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那一刻,推特就炸锅了。一位黑人编剧Ira发推吐槽:“《绿皮书》?我看更像是‘白皮’书。”目前这条推已经获得超过四万个赞。接着他还说了一句:“《撞车》正在目睹《绿皮书》取代它成为最逊的奥斯卡赢家。”

美国主流媒体当然也是一片嘘声,但深度评论大概得等到明天见报了。《纽约时报》只是在推特转发了一篇上个月奥斯卡提名名单出炉时的长评,标题是《 为什么奥斯卡持续沉迷于种族和谐的幻想之作? 》。倒是《洛杉矶时报》准备充分,率先刊出了一篇事先写好的 长评 ,用的就是本文的标题。它的作者是曾任今年柏林电影节评委的知名影评人Justin Chang。

不过我还是更同意Ira的看法,《绿皮书》不是自《撞车》以来最逊,而是比《撞车》更逊。注意,我们说的不是这两部影片本身质量的好歹,而是它们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名不副实。我自己都毫无保留地承认这两部电影是好看的,但是它们拿到最佳影片是缺乏说服力的。

拿一些数据来说话。第一,《绿皮书》的Metascore分数(代表权威影评人的评价)是自《撞车》以来历年最佳影片里最低的,两片同为69分,其他13部的平均分为90分;第二,《绿皮书》是有史以来(不考虑最早期的两部)第三部连最佳导演提名都没拿到的最佳影片,另外两部分别是1989年的《为黛西小姐开车》(与本片主题相似)和2012年的《逃离德黑兰》(被普遍认为是遗珠);第三,《绿皮书》是有史以来(不考虑最早期的几部)获得提名奖项数量最少的最佳影片,与1977年的《安妮·霍尔》和2006年的《无间行者》一起垫底。

此外,虽然两片同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但《撞车》有包括BAFTA和编剧公会在内的12项大小最佳剧本奖的加持,可谓实至名归;而《绿皮书》只有包括由几十名好莱坞外籍记者评选的金球奖在内的4项最佳剧本奖,跟《宠儿》还有《第一归正会》的战绩比差远了。

我无意搜集更多的数据,光是把上述几项数据合在一起,《绿皮书》作为一部影评人评价相对很差、拿到奥斯卡提名奖项数量很少且没有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而其获得的最佳原创剧本也根本不能打、如果跟那些获奖大片比票房也无法望其项背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我只能说它是最逊的奥斯卡赢家。

退一万步说,其实这些数据都不重要。《绿皮书》的获奖真正让人感到不快的地方,还是在于它的主题本身。《撞车》当年再怎么被吐槽,它探讨道德冲突的主题是无可指摘的,只是跟反映禁忌的牛仔同性之爱的《断背山》比起来,太“安全”了。而《绿皮书》不仅是“安全”的,借《后种族的黑人绿皮书》作者Jan Miles前两天在《华盛顿邮报》上所发表 评论 的用词——它更是“危险”的。他认为,这种通过一个好心白人的视角来讲述种族主义历史的影片,比伤害造成的危害还大。

即便到了2019年的今天,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在美国也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更何况是半个世纪前美国的保守南部?那时候的氛围比现在要恶劣许多,事实上南部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及做派也远比电影里表现得要残酷和黑暗。但编剧却有意弱化了黑暗面,用喜剧的形式化危险于无形,让整个故事有惊无险,最后来个白黑一家亲的美好结局。说好听点,这是一种艺术创作,说难听点,这就是在粉饰太平。

如果创作者要追求和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可以全然地虚构一个故事,可偏偏本片最大的宣传点就是——它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此,Donald Shirley的后人站了出来,说这个故事有太多不真实的地方,现实中的Don压根就没有把Tony当朋友。本片的第一编剧是Tony的儿子,所有的素材都来自他自己的采访,而所有的解释也都只有他的一面之辞,两位当事人都已经去世,谁知道呢?

大概正是因为制片和编导的主创团队都是白人的缘故,本片非常自然地讲述了一个“白人救世主”(White Savior)内核的故事。历史地来看,“白人救世主”是好莱坞常用的一种故事设定,作为配角的黑人(或者任何非白人的族群,参考张艺谋的《长城》)受到作为主角的白人的拯救。奥斯卡一贯青睐这种题材,远的不胜枚举,近的也有2009年的《弱点》和2011年的《相助》分别获得一座小金人。还有很多电影会在剧情中部分地涉及“白人救世主”,比如2016年的《隐藏人物》,这种情况不在讨论之列。而《绿皮书》则是彻底以“白人救世主”作为内核,这非常令人皱眉。

即便没看过电影,从海报上的人头大小和位置关系,已经明确了这是一部白人主角加黑人配角的对手戏。整个故事正是以白人主角的视角展开的。明明是一个黑人音乐家雇佣一个白人司机的“主仆”关系,在电影里反客为主地讲成了一个白人司机带领一个黑人音乐家“闯关”的故事。观众明明对这个一反往常影视形象的优雅黑人音乐家更感兴趣,结果故事卖力地在塑造一个逐渐让观众爱得不得了的好心白人司机。当然,两位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纵观全片,正是在白人司机Tony的引导下,黑人音乐家Don开始放飞自我,走下云端,接纳肯德基,接纳爵士乐,接纳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最后在圣诞节,孤身一人的他走进了白人司机Tony的大家庭感受节日的温暖。必须承认,Tony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改变,他从一个彻骨的种族歧视者变成了一个友好的种族共融者,可是这种改变主要并非来自Don(准确地说是编剧)的有意引导,更多是他的自我觉醒与救赎。嗯,白人才不需要黑人来拯救,哪怕设定是低俗的白人与高雅的黑人。

在我看过的无数篇美国媒体、影评人和匿名奥斯卡会员对《绿皮书》的评论中,出现过如下高频词:old-fashioned(老派的)、out-dated(过时的)、crowd-pleaser(取悦观众)、cliche(陈词滥调)、stereotype(刻板印象)。我同意这里的每一个词,它们都指向了本片在叙事上的要害。

说它老派过时,既是指它“白人救世主”的内核,也是指它讲故事的手法和方式。本片导演Peter Farrelly一直以来拍的都是些爆米花类型的喜剧片和爱情片,无论是IMDb的观众评分还是影评人的Metascore,大部分都在及格线以下。当本片故事进行到一半,架子完全搭好之后,后面的剧情基本上可预测了,缺乏张力或冲突,比如我就直接猜中了Don会请R. Kennedy出马。本片从头到尾的视听语言,没有一处让人感受到高级,反而很多地方让我觉得笨拙或不适,比如开头对Tony嫌弃杯子的处理,比如硬塞进来的底层黑人在种植园干活那段画风,比如中途解救全裸的Don那场戏的调度,比如结尾家庭群戏的繁冗。

说它取悦观众,其实也跟导演拍惯了爆米花类型片一脉相承。最典型的就是预告片里出现过,正片里大概让每位观众都会心一笑的学习吃鸡块、倒车捡垃圾那场戏。这是每一秒都精确算计好来咯吱观众笑的桥段,实则非常刻意。本片大量通过背景乐还有各种道具来营造怀旧氛围,很多套路化的处理,过犹不及。大团圆的结局更是观众所需,让我们逃避复杂的现实,在电影里好好梦一场哟。那你又为什么要宣称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呢?

说它刻板印象,既指Tony这样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意大利裔大老粗的初始形象本身就非常刻板,更指片中出现的各种白人及其种族歧视言论或行为都像是模子里刻出来的,典型场景里典型人物的典型反应,一个两个人是这样还行,多了就令人乏味,也是编剧缺乏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一个接受过良好教养的黑人何以对本族群的流行文化(蓝调)和本国的俗文化(炸鸡)一无所知,这里实际上在反刻板印象的同时,又制造出了另一种刻板印象。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中美的普通观众都表现出非常喜欢,这在意料之中也无可非议。但是代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王国最高水平的奥斯卡竟然把它选为最佳影片,是不得不予以批判的。特别是在今年这样少有的奥斯卡“大年”——八部最佳影片提名里有三部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大奖得主、还有三部是本土票房均超过两亿的大片,八部提名片占据了一多半的提名奖项(占比是史上第三高)且最终每部都至少获得一项——最终竟然选出了它,可以说是一夜回到三十年前。

这个结果再一次证明,由占全体会员大多数的一群又老又白的男性会员主导的奥斯卡,仍然钟情于主旋律和正能量,而回避创新、激进与开放性,其中根本就不存在中国观众热衷谈论的子虚乌有的“政治正确”,那些真正反映少数族裔的生活与困境、现实与彷徨的佳作,想要获得奥斯卡的认可仍然是阻力重重。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请带着审慎的、批判的眼光走进电影院观赏这部电影。而不是被它的叙述给迷惑了、遮蔽了,在感动中一笑而过。

IMAX春节档预售今日火热开启 五部巨制齐邀观众IMAX启幕过大年

影映社讯距离大年初一还有10天,IMAX春节档影票预售今日全面开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称《封神第二部》)、《蛟龙行动》、《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五部

81.15K
4天前

旺卡巧克力店盛大开业!《旺卡》中国首映礼“甜茶”问好影迷

影映社讯 奇幻冒险电影《旺卡》将于本周五正式全国上映。影片于昨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首映礼,旺卡巧克力店盛大“开业”! 首映礼现场满溢巧克力元素,观众犹如置身浪漫梦幻巧克力世界,堪称今冬最温暖甜蜜的电影首映

40.60K
4天前

新版吸血鬼恐怖片《诺斯费拉图》发新预告 圣诞节北美上映

影映社讯 经典吸血鬼恐怖片《诺斯费拉图》的翻拍新版发布全新中字预告,恶魔的召唤,谁敢回应?12月25日北美上映。 本片由罗伯特·艾格斯(《灯塔》)执导,比尔·斯卡斯加德、尼古拉斯·霍尔特、亚伦·泰勒-

94.89K
4天前

The Phoenician Scheme 截图和故事梗概(搬自wiki)

剧情 1950年,军火商兼实业家阿纳托尔“兹莎”科达在一场刺杀企图中侥幸逃生。在昏迷状态下,他进入来世,一个神圣的法庭将审判他是否有资格进入天堂。知道他无法永远逃避刺客,科达试图修复他与唯一女儿、天主教修女莉塞尔的关系。他请求莉塞尔退出教会并接管他的生意。科达和...

14.84K
1周前

《生活大爆炸》谢耳朵&艾米要重聚 客串出演《小谢尔顿》第七季大结局

影映社讯《生活大爆炸》的谢耳朵和艾米要重聚了,吉姆·帕森斯和马伊姆·拜力克确定客串出演《小谢尔顿》全剧的大结局,即目前在播的第七季的最后一集,具体细节尚保密。   《生活大爆炸》第一季于2007年开播

26.68K
4天前

[水饺皇后]:两星

跟大女主毫无关系,甚至有点“娘道” 。 想追求时代剧的质感,加上要匆匆讲完臧健和的一生,全程PPT拼接般地走马观花,剪切得很紧,沉浸不了,情绪也跟不上。 这种节奏只有在臧健和改良饺子那一段是恰当的,其他时候都有点呼吸急促的感觉,跟朱亚文角色的情感发展更是莫名其妙...

22.19K
1周前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确认引进 档期待定 该系列首次内地公映

影映社讯“疯狂的麦克斯”新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确认引进中国内地,待定档(北美5.24上映),也是该系列首次内地公映。   安雅·泰勒-乔伊饰年轻的弗瑞奥萨女王,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也出演,乔治·

19.42K
4天前

电影《三叉戟》曝 “铁骨头专啃硬骨头”特辑,揭秘300亿惊天大案的幕后黑手

影映社讯 电影《三叉戟》今日发布“铁骨头专啃硬骨头”特辑和CINITY、中国巨幕两款制式海报。 “铁骨头专啃硬骨头”特辑首次揭开了与“三叉戟”正面交锋的黑恶势力,以及隐匿在其背后高深莫测的保护伞。在一

89.45K
4天前

传承的传承

几年前,我刚入坑亚马逊犯罪剧《博斯》时,绝没想过它有朝一日会跟我学生时代的女神李美琪扯上关系。《巴拉德》跟《博斯》及续作《博斯:传承》属于同一个故事宇宙,主角蕾妮·巴拉德是由李美琪扮演的洛杉矶警局探员。 这个角色并非凭空而来,她最早出现在《博斯》原著作者迈克...

50.31K
1周前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首曝制作故事 突破想象力极限打造高燃大战

影映社讯今日,春节档喜剧视效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发布制作特辑,揭秘“第七场戏”陈塘关大战背后的制作故事。哪吒2踮脚挑战“不可能”级别视效:全片第七场戏即高潮,不是“决战”却胜似决战。

59.84K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