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撰稿人 县豪
上周,国( guó)内有多部新片上映。
比如( rú)《风声》导演之一高群书谍( dié)战新作《刀尖》、迪士尼百年( nián)献礼动画《星愿》、黄渤周迅( xùn)联袂主演的《涉过愤怒的( de)海》等。
其中一部在正式公( gōng)映前,就引发不小争议,即( jí)郑大圣和杨瑾执导、海清( qīng)主演的传记片 《我本是高( gāo)山》 。

影片根据“七一勋章”获( huò)得者张桂梅老师真实事( shì)迹改编。
张桂梅建立了全( quán)国第一所免费女子寄宿( sù)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 zi)高中,帮助不少大山女孩( hái)改变命运,曾被评为感动( dòng)中国2020年度人物之一。

因此( cǐ)《我本是高山》改编之初便( biàn)备受关注,影片点映后,部( bù)分情节引起网友讨论、质( zhì)疑。
影片上映首周末,内地( dì)票房收获5400万元。
电影水准( zhǔn)如何,见仁见智,观众们走( zǒu)进影院,自会给出公平的( de)判断。
但没人否认电影原( yuán)型人物的魅力。
在影片公( gōng)映之际,时光君想带大家( jiā)再度走进张桂梅校长的( de)世界,感受那种纯粹的信( xìn)仰力量。
01.痛的过渡
1957年,张桂( guì)梅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 jiāng)市。
母亲生下她时已近50岁( suì),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上( shàng)面有5个哥哥姐姐。
17岁时,她( tā)跟随姐姐到云南支援边( biān)疆建设,26岁成为一名中学( xué)教师,31岁遇到爱人董玉汉( hàn),并在两年后和董玉汉结( jié)婚。

张桂梅39岁时,丈夫因癌( ái)症离世。次年,她申请调动( dòng)到华坪民族中学任教,并( bìng)在同年查出患有子宫肌( jī)瘤。
44岁时,她义务兼任华坪( píng)儿童福利院(孤儿院)院长( zhǎng);51岁时,在当地政府及社会( huì)各界支持下,由她担任校( xiào)长的华坪女子高中建成( chéng)。

这种简单的人生概括中( zhōng),蕴含了张桂梅清晰的心( xīn)路历程。
张桂梅幼年丧母( mǔ),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也没( méi)有子女,但她并未因此自( zì)怨自艾,让生活沉入阴郁( yù)与暗色之中。
这既与她对( duì)爱的体验有关,更与她从( cóng)内心汲取力量有关。
尽管( guǎn)父母的离世让曾生活在( zài)哥哥姐姐家中的她,有寄( jì)人篱下之感,但身为老幺( yāo),她依旧获得过不少亲情( qíng)的关爱。

她的丈夫出生于( yú)大理喜洲四大家族之一( yī)的董家,曾任喜洲一中校( xiào)长。
大多数时候,丈夫包揽( lǎn)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 jiā)务,将张桂梅爱吃的零食( shí)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用( yòng)三弦琴为在月光下唱歌( gē)的张桂梅伴奏。
丈夫离世( shì)后,张桂梅在深痛的怀缅( miǎn)中度过了整整一年。一年( nián)后,她申请了职务调动。

到( dào)华坪县后,当地学生的贫( pín)困深深刺痛了她。
有人冬( dōng)天穿破烂凉鞋,有人用开( kāi)水泡着生米吃,有人出门( mén)读书要走几小时山路……
最( zuì)初的那种逃避与放逐,逐( zhú)渐转变为大爱与责任,她( tā)想要改变山里贫困孩子( zi)的命运,办女子高中,是一( yī)种有效方式。
不少人劝她( tā),现在的年代已不适合将( jiāng)男女分开办学,但在张桂( guì)梅看来,女孩子受教育可( kě)以改变三代人。
体验过爱( ài),知道爱的美,所以她要将( jiāng)爱给这个世界;体验过痛( tòng),知道痛的苦,所以她不想( xiǎng)让痛遍布在贫困中。

02.关于( yú)争议
张桂梅也遭遇过争( zhēng)议。
2018年,一名自华坪女高毕( bì)业的学生,想捐款回馈母( mǔ)校,在知道这名学生是全( quán)职主妇后,张桂梅气得发( fā)抖,甚至直接当着学生老( lǎo)公的面,让她滚出去。
意即( jí)学校那么辛苦地供你出( chū)去,不是让你去做全职主( zhǔ)妇。

此事在被报道的那一( yī)年引发热议。
有人质疑张( zhāng)桂梅歧视全职主妇,毕竟( jìng),全职主妇也是女性的选( xuǎn)择之一,而且并不代表幸( xìng)福与自我的缺失。
但认真( zhēn)了解过张桂梅就会知道( dào),她讲这件事,针对的是华( huá)坪女高的学生,而非否定( dìng)所有全职主妇。

当有媒体( tǐ)问她,你希望学生们成为( wèi)什么样的女性,张桂梅会( huì)说,又提到女性了,算了。
在( zài)张桂梅心中,她并不想强( qiáng)调女性性别,女性受教育( yù)更能抵抗贫困的侵蚀,这( zhè)只是一种客观现实,与性( xìng)别本身无关。
因此,与其说( shuō)她在关注特殊群体中的( de)女性,毋宁说她关注的是( shì)特殊群体中的人。

中央电( diàn)视台科教频道《讲述》节目( mù)讲过这样一件事——
某一天( tiān),一个女孩到华坪女高办( bàn)公室找张桂梅,问她自己( jǐ)可不可以来这里读书。
因( yīn)为她在交过数千元学费( fèi)、书本费、住宿等其它杂费( fèi)后,家中实在没有钱再支( zhī)持她之后的学习。
张桂梅( méi)去电女孩的班主任核实( shí)了情况,当下便决定自掏( tāo)相关费用收下女孩。

第二( èr)天,张桂梅去了女孩家家( jiā)访。
女孩家家徒四壁,父亲( qīn)患有精神分裂,家中土屋( wū)颤颤巍巍立在山中。
张桂( guì)梅当下就想把身上的衣( yī)服脱下来送给对方,她太( tài)难过了,避到一边,说:怎么( me)回事啊,日子过成这样……

可( kě)见,张桂梅想救的,不只是( shì)这个不请自来的女孩,也( yě)不只是女孩的父亲母亲( qīn),而是被这种家困住、被这( zhè)种贫困吞噬的每一个人( rén)。
张桂梅让女高毕业生飞( fēi)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不( bù)要想着报答学校,背那么( me)重的包袱。
她希望学生们( men)出去后,对人民有用,对社( shè)会有用,能成为社会脊梁( liáng)般的人。

此时再回到最初( chū)的全职主妇争议,一切也( yě)就清晰了——
华坪女高的学( xué)生不能做全职主妇,这与( yǔ)女性的身份多样性无关( guān),与女权无关。
而与她们从( cóng)怎样的泥泞中走出有关( guān),与她们应该抵达怎样的( de)胜景有关。

精神力量
华坪( píng)女高已创建15年,招收过近( jìn)2000名学生,几乎每一名学生( shēng),张桂梅都会进行家访。
家( jiā)访,是为了亲自确认家庭( tíng)状况,因为华坪女高只招( zhāo)贫困生。
有一次,一户家庭( tíng)中,女儿正是高三,这家父( fù)母却将还在读初中的儿( ér)子送去补习,留女儿在家( jiā)掰包谷。
张桂梅很生气,这( zhè)家人却说农作缺人,张桂( guì)梅当场掏出400元,让他们雇( gù)人,将高三女生领回了学( xué)校。

这不代表张桂梅有钱( qián),相反,她办学一直缺钱。
女( nǚ)高建立前,张桂梅拿着自( zì)己获得的奖杯、奖状等,上( shàng)街去“化缘”,希望群众们一( yī)人捐一点,积少成多。
但她( tā)屡屡碰壁,还被人辱骂、轻( qīng)视,甚至被放狗咬。

学校建( jiàn)立后,有车厂见张桂梅家( jiā)访翻山越岭,实在困难,便( biàn)属意捐一辆车。
但张桂梅( méi)不要,她说,要不还是捐钱( qián)吧,车我还得养着,费钱。
张( zhāng)桂梅身上被查出20多种病( bìng),一度病危,抢救前她却告( gào)诉周围的人,不要搞丧葬( zàng),把我的丧葬费都捐给学( xué)校吧。
尽管需要到处筹钱( qián),她却依然能意识到贫穷( qióng)是一种隐私,她不允许大( dà)家称呼女高学生为贫困( kùn)生,而是称呼她们为“大山( shān)里的女孩”。

从这些都可以( yǐ)看出,张桂梅早已自个人( rén)的命运中脱胎而出,从内( nèi)心深处源源不断涌流出( chū)一种崇高的、社会性的精( jīng)神力量。
这种力量,也直接( jiē)流淌在华坪女高日常的( de)每一天。
在学校,学生们上( shàng)课、课间活动、用餐、扫除、晚( wǎn)自习、就寝等,都有严格的( de)掐点纪律,似乎很压抑、苦( kǔ)闷。
但如果看过校园里的( de)景象,就知道现场其实充( chōng)满活力,洋溢着青春奋斗( dòu)的高昂劲头。
因为从校长( zhǎng)到老师,从老师到学生,一( yī)切都是统一、自发的,一切( qiè)都沉浸在目标明确的愿( yuàn)景中。

课间活动时,学生们( men)会唱红歌,也会鼓励即将( jiāng)毕业的学姐们:加油,上清( qīng)华!加油,上北大!
清华北大( dà)是张桂梅一直以来的心( xīn)愿,她常常说:我们要能出( chū)一个清华、北大的就好了( le)。
一次,张桂梅病重,一个女( nǚ)生对她说,你好好养病,我( wǒ)给你考清华。
后来,这个女( nǚ)生上了浙大。高考前,她将( jiāng)所有课本背了四遍,张桂( guì)梅知道,硬背课本,苦,但她( tā)们没办法,只能苦。
女高办( bàn)到至今,显然,这所学校已( yǐ)经和张桂梅一起,被浸润( rùn)在一种崇高、纯净的信仰( yǎng)力量中了。
正如女高校训( xùn)所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 ér)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 diān)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 lái)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 zhàn)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 de)懦夫。